文/杜猛
(此文纪念我的叔父杜学佑先生---背井离乡参加建设中国第一拖拉机厂的人)
序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代的缩影。
而夏朝的首都斟鄩(zhenxun),就位于洛阳地区的二里头村。考古确定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以及青铜作坊群,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这个遗址就是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
正文
从辉煌走向没落是城市发展的铁律,据说中国没落城市的代表至少有十四个:十三朝古都洛阳;北宋皇城开封;北魏古都大同;原直隶省首府保定;古称殷、邺、商都、北齐都的安阳;许昌、徐州、荆州、汉中,三国名城。太原南北朝时期的首都等……有一些城建和历史学者认为,洛阳集中各方面因素慢慢的演变成“洛阳无纸”,而且一步步的走向没落,变成了日落西山的“没落贵族”。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洛阳是一座永不没落的“贵族城市”。
洛阳,华夏之源,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佛教圣寺、龙门石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多年文明史、多年建城史和多年建都史,先后有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我华夏文明和大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洛阳史就是一部中国史的缩影!洛阳的49个历史之最,国人应该重新认识这座千年帝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起,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千年古都。洛阳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勤劳勇敢的洛阳人创造出一座英雄之城,文化之城,科技之城,商贸之都,手工制造业极具发达,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也为人文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胜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洛阳曾经被称之为“东长安”,一度超过西长安占据世界第一大城市的地位,厚重的历史、辉煌的功业、不杇的成就,足可以傲视天下。在中国年多年辉煌的建都史上,汉唐盛世,洛阳不是首都,就是陪都,故有东长安美誉。洛阳城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历史角度看被称为第一的“河洛文化”,“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较早的政治活动中心。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洛阳城一直是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
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寺院是洛阳的白马寺,也导致自此以后佛教僧院有了更明确的名字:“寺”,这里也成为汉传佛教的“祖庭”和“释源”,就算争议再多的今天,这个地位始终无法替代。白马寺也是我童年记忆中进入过的第一寺庙!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它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洛阳宫,是指隋唐洛阳皇宫,隋时称紫微宫,贞观元年,唐太宗号洛阳宫,武则天时称太初宫。显庆二年,唐高宗正式定洛阳为东都,把洛阳宫城当作自己的“东宅”。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以后,将洛阳作为帝国的首都,为武周王朝的第一大都城。随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全面东移,洛阳皇宫也不断得到扩建和修整,规模宏大,华美壮丽达到洛阳历史上的顶峰。
读过语文的人们都不会忘记曹操的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洛阳历史地位名副其实,堪称世界一流。纵观中国历史,亚洲城市发展史,洛阳这座千年帝都的地位显赫,在我国除北京和西安外无以伦比,放眼世界,洛阳与古雅典、古罗马、古墨西哥城各具特色,同样具有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光芒。
新中国成立初期,洛阳是我叔父的梦想城市,他是一大批援建大军中的一个,是新中国第一批“新移民”向往着社会主义建设“新特区”,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移民之都”。洛阳又是新中国的一个工业之都,让共和国为之而骄傲,让中国人为之而自豪的地方,洛阳由于地处中国腹地,市民素质与教育相对优越,乃至众多大国重器的诞生之地。十大厂矿的兴建,使洛阳一举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之外的全国第五大城市,其综合实力曾一度超越广州、沈阳、西安、成都等区域中心城市。
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玻璃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洛阳铜加工厂、洛阳厂、洛阳耐火材料厂、洛阳热电厂、洛阳棉纺织厂、洛阳厂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大型国企,都集中在洛阳。“东方红”拖拉机,成了国人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洛阳十大厂矿中的六个项目是指年5月——年10月,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陆续签订项援建协议,其中的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制造厂等企业,国务院决定在中原地区建设,由此开始了选地筹备工作。
年6月,中共河南省南阳地委书记杨立功带领六十多名干部到洛阳,筹建第一拖拉机厂。年7月15日到9月15日,筹备处根据一机部汽车局的意见,主要在洛阳西郊的西工地区北部(原吴佩孚西工兵营北边的老飞机厂地区)选址。《一拖厂志》记载:“这片地区自老城西关起,西至涧河,北至陇海铁路,南至西工,面积共7.7平方公里,铁路以北面积约2平方公里。筹备处在该地区做了1:地形图的测绘,米孔距的地质钻探。这片地区地形开阔平坦,地下水位低,土质好,居民少,靠近城市,铁道接轨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
中国一拖筹备处和苏联专家认为郑州的城市条件比洛阳好。因此,一拖筹备处决定在郑州建厂,筹备处大部分工作人员随即转到郑州。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席发了话:“古时候那么多帝王在洛阳建都,难道就放不下一个拖拉机厂么?”至此,决心大定,展开了洛阳建设高潮,开辟了洛阳的新纪元。
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洛阳面对改革开放品尝着“计划经济特区”与“如今深圳特区”的辛酸和无奈,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洛阳慢慢的没落了………洛阳有过几次历史性机遇,洛阳人都把握住了,只有改革开放这一次机会把握的很好但没有到位。让我们记住那个已经被遗忘的中国古代成语,:“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城造出的乐不思蜀,马革裹尸,数典忘祖,挑肥拣瘦,前倨后恭,定鼎中原,洛阳才子,国色天香……
在此引用司马光的诗句做为结束语: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俗话说:“一个洛阳城,半个中国史。”洛阳如此厚重的历史资源,回首往事展望未来,洛阳人一定会再铸辉煌。
我们有一万个理由认为,世上有一个日不落中央帝国的都城——洛阳!人类历史教科书上永远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期待洛阳的明天更加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