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后市仍将是行业快速轮动权重股搭台的过程,医药中期行情随时启动
市场已经形成一致预期:“通胀回落、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消费复苏预期上修”,未来是预期企稳到业绩落地之间的真空期,权重搭台过程持续。近期市场轮动现象持续,但一个非常值得
中金策略:A股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 往后看,我们认为后续A股的走势可能仍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影响:1)国内疫情防控政策边际优化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情况。2)地产政策从供需两侧持续加码助力行业基本面企稳修复。3)临近年底市场对政策的预期逐步升温。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特别是在节奏上要重视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指数可能迎来的阶段性机遇。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广发策略:年港股牛市,A股修复市
判断大类资产将从“紧缩+衰退”共振逐步转向“衰退交易”主导。A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风险溢价下行及美债利率筑顶回落,将驱动贴现率下行。预计23年盈利回升周期,A股有望开启新一轮主动扩表周期。A股行业配置 海通策略:基本面领先指标回升中23年企业盈利望两位数增长
经济增速和股市涨跌都有周期性波动特征,目前我国宏微观基本面已见底,A股底部特征也明显。积极变化:基本面领先指标回升中,稳增长发力+产业结构升级,23年企业盈利望两位数增长,股市演变为增量流入的向上趋势。政策+技术维度选择现代产业体系的亮点,重视数字经济、低碳经济, 华西策略:积极应对收官月 海外市场:美联储加息二阶导放缓,人民币汇率走强助推外资回流A股。“政策预期”与“宏观现实”的博弈,表现为板块的快速轮动。降准呵护宏观流动性宽松,后续 兴证策略:市场有望继续回暖,短期重点 内外部风险缓和之下,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从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来看,当前市场仍处于高性价比的底部区域。结构上,短期内继续重点 民生证券:边际交易已然充分当下到了 沿用“回到过去”的投资理念去参与边际交易之际,可能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部分长期趋势已然出现了根本性变化的事实。当下到了 西部证券:市场风格转变刚刚开始“旧经济”的修复将是明年政策主线
我们认为市场风格长期转变只是刚刚开始,虽然短期仍会有所反复,但是并不会改变价值投资回归的长期趋势。交易拥挤度,宏观流动性,产业周期与政策导向是市场风格切换的四大催化剂。从业绩层面来看,具有业绩确定性的板块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政策层面来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边际优化,叠加地产政策有序推进,“旧经济”的修复将是明年的政策主线。回归价值投资的长期趋势刚刚开启。对于传统经济的修复将是明年投资者需要重点 安信策略:以更乐观地心态面对战术性反弹
步入12月,几场重要会议即将召开,我们维持此前的评估:大方向是边际转好的,市场环境就是相对安全的,以更乐观地态度看待“战术性反弹”。国内疫情防控优化能进一步持续,基本面预期得到反转,冬日里的小阳春值得期待。对于当前结构配置的投资逻辑,近期市场行业轮动速度加快,定价逻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重振内需是必由之路,很明确的是以托底经济为目的的重振内需迹象愈发明显。以托底经济为目的的重振内需迹象愈发明确有利于大盘价值(消费、医药和地产)呈现估值修复,地产之后,消费板块开始接力。2、在国内疫情居高不下的过程中,疫情相关的定价因子仍会持续,主要集中在医药相关领域。3、从交易的角度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通胀预期回落,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回落,对于铜金(股)的配置价值在提升。短期超配行业:地产(链);消费(啤酒、出行、白酒等);与疫情相关的医药领域;铜金;汽车零部件;以数控机床和刀具、超声波焊接、大功率轴承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以计算机(信创)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以储能为代表的绿电产业链。主题投资:围绕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华安证券:反弹逻辑更加顺畅冬日暖阳行情延续
地产第三支箭落地和防疫纠偏优化,双重利好下A股全线收涨,其中消费风格和出行链条领涨,地产涨势整体一般。展望后市,反弹逻辑更加顺畅,冬日暖阳行情延续。一方面,防疫政策持续“小步快走”优化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外部加息预期平稳;二方面,流动性充裕,长端利率上行压力有望缓解,汇率持续升值对货币政策约束的预期改善。配置上建议结合当前主题热点与中长期确定性机会:一是中字头国企有望持续获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预期和估值修复动力, 中泰证券:“暖冬行情”仍将延续聚焦中阿峰会下的投资机会
重视12月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中阿峰会下的一带一路与数字人民币。总体来看,“暖冬行情”仍将延续,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空间、时间已逐渐向我们此前所预期接近,底部和调整时未加仓的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
本文源自:金融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