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昆,现任热轧厂轧钢二作业区轧钢工艺技术协理,荣获年度中国宝武铜牛奖,曾带领团队获宝武青年先锋示范岗、宝钢德盛青年突击队二等奖等荣誉,自主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处理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不断积累成长。
跨业有路勤为径
初任热轧厂产线轧钢技术协理时,这部分业务对他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不懂技术,信息泛泛,但他坚信实践出真知,不懂就学,没有信息就收集,无条件就创造条件,于是着手开始深入现场,对辊系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辊系管理重在对轧辊的充分有效利用,便着手对辊系各使用工艺进行了研究,对磨辊间轧辊管理方式进行了摸索,经过摸索、现场实践和领导的指导,逐渐熟悉该部分业务,有条不紊推进磨辊间各项工作。
一丝一毫都是钱
轧辊是高价值备件,一丝一毫都是钱,通过对轧辊材质、磨床砂轮以及下线辊型硬化层的研究试验,对轧辊的渐进磨削打硬度、测粗糙度,手工建立数据库,优化轧辊磨削工艺,极大降低了轧辊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
干一行精一行,他不断学习轧辊相关知识,建立轧辊使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轧制工艺,不仅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周期提高产能,而且达到对轧辊的充分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经过现场实际观察,他发现磨辊间在转运、装配的过程中时常碰撞,导致辊面小凹坑、划痕,使得不合格轧辊运至轧线,影响产品质量,且造成轧辊二次磨削,白白浪费轧辊。于是拟稿建立磨辊间轧辊管理制度,对轧辊的运输、装配过程做出详细标准,使得辊面不再有小的撞痕、凹坑、划痕,降低了不合格轧辊上线的风险。
遇到难题皆有解
他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发现轧辊的消耗大部分来自事故的消耗,于是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对轧线冷却装置进行了改进。针对烧辊事故着手对辊系轴承使用情况的跟踪,对轴承质量、结构调研,提出了轴承改进方案和使用标准,致使裂纹、烧辊事故明显减少。通过建立轧辊管理的大量基础数据、现场实践摸索、对轧钢工艺、轧辊附件使用情况、轧辊材质的探索研究,充分有效利用了轧辊,大大减少了轧辊消耗量。
不拘泥于陈规、大胆创新、稳中求进、勇往直前,他就是郑昆。
编辑:丁国钰
图文:师江玲
出品:官微梦之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