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路内的小说《少年巴比伦》卖出电影改编权,预计年10月上映。小说《慈悲》让他获得了年第14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图为《少年巴比伦》剧照。(剧组供图/图)
年,工人路内叉了机修车间主任的脖子,终于找到辞职的机会。这一年,他开始写小说。点击这里阅读《路内从工人到作家:这人怎么那么熟悉工厂?》。
化工厂工资蛮高的,活儿比较苦嘛。肥皂厂也有生癌的危险。轴承厂一年下来,车掉的手指头,能有一个茶杯。医院,在轴承厂门口都有广告。车掉一根手指头还能干,车掉两根手指头就不能干了。——路内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mo
路内偶尔会去糖精厂看看。年代初,他在那里当过几年工人。、年去,工厂还在,变化不大;年再去,工厂没了,直接起了高楼,住了人。路内原本想,那里至少应该三四十年不住人,地太毒。路内一家三口都曾经是工厂工人。父亲在化工厂,母亲在玻璃厂。母亲喜欢跟路内讲评弹和戏曲的情节,以及各种奇闻异事,工厂的事,反倒不大讲——她不喜欢工厂生活。和母亲一样,路内也不喜欢工厂,但也喜欢听和讲那些“奇奇怪怪”的事。“写小说就是这样,讲点奇奇怪怪的故事。”年6月15日,路内在专访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1一年车掉的手指头,能装一茶杯南方周末:《慈悲》里,你写到水生为工友讨要补助。你当工人的年代,工人还有补助这一说吗?路内:我不记得了,因为我不关心那些。我只想在工厂里玩玩,偷懒、睡觉。那时候见得最多的场面是谁死了人,不幸死在工厂里面。或者在厂里砸断一只手,找五十个亲戚冲进工会,你要赔钱啊。警察就来啦。南方周末:水生在《慈悲》里的形象,特别善良,帮了很多人。今天看来都不太现实了,你有给他做“理想化”加工吗?路内:丝毫没有。我觉得这个人很可悲。他应该是一代人很现实的写照,尽管我不愿意用“现实主义”这个说法。写出来了,但他绝对不是我喜欢或佩服的一个人,我对这个人抱有同情心,并不能认同这个人。这个人很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