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什么是神都洛阳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3/5/7

今年春节,河南卫视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一举让洛阳“出圈”。之后,下半年出品的《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同样表现不凡,持续刷屏。

随着各类优质节目的播出,洛阳的城市“IP”开始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座历史厚重的城市。

千年古都,神都洛阳

“中国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洛阳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有多年文明史、多年城市史、多年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

悠悠洛河穿城而过,涤荡千年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厚底蕴,呕咐酝酿出一个古今融合又生机勃发的洛阳。

且看,什么是神都洛阳?

01:20

神都余韵

LUOYANG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话,道尽了古都的千年沧桑。

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自西夏始,就成为了多个王朝的理想帝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王朝都曾在此建都。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孕育着华夏文明,谱写出半部中国史。

灯光璀璨的天堂明堂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建立于洛阳,由此开始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规划有序、布局严谨的华夏王都统治。

到了西周,周武王一番感慨“天下之中,诸侯入贡里均”,确立了洛阳“天下之中”的崇高地位,从此把握了中原文明的命脉,依河洛而王天下。

北魏时期,洛阳城内遍植桑麻,丝绸织造业繁盛一时,满街的绫罗绸缎数不胜数。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中外商贾云集,驼队走街串巷,驼铃声声入耳。

隋炀帝时期,疏浚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河道,以洛阳为中心挖通了大运河。于是,江南等地的漕粮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

武则天时期,女皇帝直接把都城迁到了洛阳,结束了此前都城长期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来回摇摆的双城记,开启“神都”传说。

繁华依旧的应天门

正所谓“树大招风”,洛阳这块宝地处天下要冲,因此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不断遭受焚毁和重生。历经千年的洗礼,所幸,这座曾经繁华靡丽的古都,如今依旧可寻得遗风余韵。

今日的洛阳,是一座古今融合又独有一种宁静高雅韵味的城市。

每年清明前后,春风拂至洛阳城,就有大批游客蜂拥而至,一睹牡丹芳容,真真应了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会期间,姹紫嫣红、满城花香,置身于此春意盎然中,仿佛能感受到唐宋盛极一时的赏花之风。

王城公园,历届牡丹花会举办主会场

洛阳牡丹,图片来源于洛阳政府网

除了洛阳牡丹,还有许多瑰宝遗迹遍布城中。移步到离市区不远的龙门镇,龙门石窟的壮观景色震撼世人。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窟。

白天的石窟景色,庄严肃穆,佛像的纹路、神态,有的至今清晰可见,站立在17米高的卢舍那大佛下,一股无名的感动涌上心头。而到了晚上,这里又是另一番风景,天光将褪,华灯初上,整个西窟在橙黄灯光的笼罩下,神秘色彩更添几许。

龙门石窟的白天和夜晚,各具魅力

与龙门石窟同样享有盛名的,还有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天灰灰雨蒙蒙,似乎是打开白马寺的最佳天气。前来的人们,虔诚地在庙前烧香祈祷。看着香烟袅袅,细嗅着空气中泥土、檀香、松树混杂的味道,内心也随之平静。如此,也不难想象从前佛法兴盛、寺庙林立的人间梵景。

清静庄严的白马寺

应天门、定鼎门、丽景门……这些见证历史的城门,经过在遗址基础上重新修复后,还能瞥见些繁盛时期“宫阙礼乐”的影子。

不到丽景门,枉到洛阳城

如今的洛阳,虽然距离那段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已久远,但在这座城市,始终有一种“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细水长流之感。

涧西区的传奇

LUOYANG

初来乍到的人,见着洛阳,或许会被它的古都气质所迷惑,不曾想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原最受瞩目的工业城市。

红墙、绿树、烟囱……宽阔笔直的涧西区建设路,有着不一样的光阴之美。分列两旁的苏式风情老建筑,瞬间将人拉回到20世纪50年代那个老工业基地时代。

曾几何时,“河南工业看洛阳,洛阳工业看涧西”。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全国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7个选址在洛阳。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等一批企业的落地,让洛阳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共和国长子”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其中,一拖生产的“东方红”拖拉机,更是成为了一个经典的时代符号。一拖旁边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里,还收藏了许多承载着那段集体记忆的生产器具。

“十大厂矿”的部署,使洛阳成为计划经济时期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对河南的经济贡献一度达60%以上,远超省会郑州。

另一方面,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也为洛阳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大工业城市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及家属等,纷纷涌入此地,四五年的时间里洛阳城区涌进了近20万人,顶峰时期人口更是达到了50万人。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这段辉煌时光留给那代人的不仅是记忆,还有刻进骨子里的人生品格。

采风过程中,一位在中信重工工作近50年的退休老员工如此说道:“以前担任小组长时,几十年间几乎都没有好好地过个周末。水压机热加工这份工作,光有理论知识不够,还得靠经验,更重要的是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样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责任心是一生都不能丢弃的品质。”

老员工安逸的退休生活

正因有了这一批为我国工业默默付出的奋斗者,国家才有了扎实的工业基础,才有了发展的底气。

如今,第一批移民早已在洛阳安家落户,长春路、湖北路、湖南路、重庆路、武汉路、天津路、长安路、郑州路、上海市场、广州市场……这些道路名,记载着他们不可抹去的建设功劳。

涧西区建设路

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饱受政策眷顾的洛阳也面临着转型问题。对标新发展理念,洛阳迈入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兴的涧西区,近几年积极展开由洛河、涧河生态风光带和建设路、中州西路、西苑路、南昌路组成的“两带四街”以及科创小镇的建设,老工业基地悄然变身为热门打卡的历史风貌街。一拖、洛矿、洛轴等一批“共和国长子”企业焕发活力,实现了“老树发新枝”。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同时,还有一批洛阳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助力我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如洛阳轴承助力“天问探火”、“洛阳造”平视显示器为C擦亮“眼睛”、洛阳连接器为“复兴号”动车组构筑“安全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更是促使了新兴产业蓬勃向前,实现了“新树结硕果”。

千年来的兴衰,让洛阳有着一股天然的淡定,当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时,这座城市有着悠长的底气。今天的洛阳,蓄势待发,潜力无限。

离不开“水”的洛阳人

LUOYANG

都说,地貌影响着一座城市的脾性,洛阳亦如此。

北据邙山,南望伊阙,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洛水贯其中,典型的盆地地貌,造就了此地干燥的气候。因此,洛阳人想要日子过得润泽,就离不开“水”了。

洛河穿城而过

洛阳人离不开“汤汤水水”,于是便有了“汤文化”。“汤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商周,中原鼎故,说的就是这碗洛阳汤。名扬天下的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作为洛阳传统的饮食方式,与牡丹花会、龙门石窟,并称“洛阳三绝”。

“水席”有两种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为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宴共设24道菜,前八品、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要想尝个遍,还真得花点时间。

古时,每逢佳节,宫廷宴席总是钟鸣鼎食;今日,每逢喜事,人们依旧设水席款待至亲好友。远方来的食客,到了洛阳也可挑选几款菜品尝尝鲜,如“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焦炸丸子”等,一探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洛阳水席中的首菜,牡丹燕菜

朝代的更替改变了古都的容颜,却未曾更改洛阳人嗜汤的天性。洛阳人的嗜汤程度,连广东人见着也要说声佩服。广东人的汤是菜品中的其中一味,而洛阳的汤则是饮食里的一餐,扎扎实实的一顿饭。

洛阳人每天早上,都被一碗鲜美的“汤”所叫醒。不到七八点,他们便齐聚在街头巷尾的露天摊档前,争先喝一碗头锅汤。洛阳人喝汤讲究头锅汤,想要喝一碗好汤,那可不能睡懒觉,因为老食客们说过“七点喝汤(原汁原味),八点喝油(靠油出味),九点喝水(清汤寡水)。”

刻入洛阳人基因的汤文化

爱吃荤的,可选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杂肝汤等;爱吃素的,也有诸如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胡辣汤等。至于是清汤还是双椒,任君选择。

洛阳人喝汤还少不了面食,油旋、烧饼、锅盔、饼丝……有了这些佐汤搭配,这碗汤才算有灵魂。喷香的面粉吸满浓郁的汤汁后,麻溜送入口中,四肢百骸瞬间都舒畅起来。

最后,喝汤还要讲究门道。洛阳人喝汤从不用勺子,也少有店家会提供勺子,埋头仰脖,吃得大汗淋漓,那才是地道的方式。一碗汤喝完如果还未满足,只需潇洒地一招手:“老板,麻烦再添一碗汤”,免费续汤,快乐加倍!

喝碗牛肉汤,给个神仙都不当

悠悠洛河,氤氲洛阳汤,水气淋漓滋养了洛阳如水般平静从容的心性,而洛阳人,也将这份特质在生活中贯彻到底。

漫步在依洛河而建的洛浦公园,人们自得又自足。提溜着小箩筐,到岸边静静垂钓;约着亲密好友,闲庭信步娓娓而谈;看着落日隐去,把天空慢慢渲染……洛阳人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

闲适的洛浦公园

这种看似不紧不慢的性子,实则不急于争先,也不妄自菲薄。无论是慢行还是快赶,洛阳其实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告诉着世人: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转载合作-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