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在安徽3小时“旅程”——合肥瑶海区晶合集成电路,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东约公里外的芜湖,提供作为“心脏”的动力电池;向西多公里外的在阜南经开区,提供完成“身体”的一体化压铸机整车线束、精工中心、电机精密注塑件、轮速线、轮毂轴承……在安徽,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3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体现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3小时产业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安徽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汽车领域聚集,跑出新能源汽车强省建设的加速度。产业集聚打造新能源产业全省“一张网”汽车是体现制造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新能源汽车成为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安徽省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建成完整产业体系,产销量居于全国前列。“3小时产业圈”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一个缩影。近3年来,安徽汽车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年全年,全省汽车产量.7万辆,同比增长17.4%;新能源汽车产量52.7万辆,同比增长%。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总量均居全国第7,产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据统计,安徽锂电池产业基地64个,其中合肥22个,安庆9个,芜湖6个,滁州5个,铜陵4个。年前三季度,合肥锂电池产量.27万只,同比增长36.1%。安徽在钠电池上、中、下游均有布局。上游端,位于安庆的安徽曙光化工集团生产钠盐、硫氰酸钠等产品,此外安徽曙光化工集团是为全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氰基化学品生产基地、中国首家《国际氰化物管理规范》认证企业。中游端,中科海钠在安徽阜阳建成了全球首条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年11月产品下线。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