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发展 >> 正文 >> 正文

滚动轴承润滑2如何判断润滑状态及判断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2/6/22

润滑状态

根据斯特里贝克(Stribeck)曲线,润滑状态可分为如下4类:

边界润滑

摩擦表面微凸体接触较多,润滑剂的流体润滑作用减少,甚至完全不起作用,载荷几乎全部通过微凸体以及润滑剂和表面之间相互作用所生成的边界润滑油膜来承受。

流体润滑

摩擦表面完全为连续的润滑油膜所隔开,由低摩擦的润滑油膜承受载荷,磨损非常轻微。流体润滑包括流体动压润滑、流体静压润滑与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混合润滑

几种润滑状态同时存在时,部分摩擦表面被润滑油膜分开,润滑油膜承受部分载荷;也会发生部分表面微凸体间的接触以及由边界润滑油膜承受部分载荷。

无润滑

当摩擦表面之间,润滑剂的流体润滑作用已经完全不存在,载荷全部由表面上存在的氧化膜、固体润滑膜或金属基体承受时的状态称为无润滑状态。

润滑状态判断方法

润滑状态可以通过膜厚比、摩擦因数数及黏度比来确定。

1、摩擦因数μ:斯特里贝克曲线是摩擦因数和润滑状态之间的关系。虽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目前可以利用油膜厚度来鉴别润滑状态,但是摩擦因数依然可用于简便而有效区分和判断润滑状态。

2、膜厚比λ:目前比较常用的润滑状判断方式。

3、黏度比κ:FAG,SKF等轴承厂家都采用黏度比作为确定润滑状态的指标,可以相对比较简单的判定润滑状态。

黏度比对疲劳的验证

通过如下应力分布试验可以发现,随着润滑条件的改变,最大应力发生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在润滑条件良好时的失效,最大应力发生在次表面,以轴承材料的次表面疲劳失效为主,主要取决于轴承材料的纯净性。而润滑不良时的失效,表面的应力已经超过了次表面,那么表面疲劳就会在次表面疲劳之前发生,失效主要取决于润滑性能。

油膜润滑(k1):最大应力在次表面,裂纹在次表面开始,称为次表面疲劳。

薄油膜润滑:混合润滑,滚子和滚道之间有些接触,表面应力增大。

低k值:边界润滑,最高应力在表面,疲劳裂纹从表面开始,称为表面疲劳。

(来源:机泵与轴承)

《轴承》由洛阳轴承研究所主管、主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60多年积累沉淀,始终秉承“交流轴承领域科研成果,推动轴承行业技术进步”的办刊宗旨,打造行业技术交流和信息传递平台。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