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施力维肖未市委报道组陆浩强共享联盟平湖站曹金凤
长城汽车平湖公司外景
日前,长城汽车平湖工厂生产的第一辆整车下线。期盼多年,平湖终圆整车梦。
多年前,汽车零部件制造已是平湖头号产业,但造零部件与造整车的能级迥异。多年来,制造整车被平湖戏称为自己的造车梦。
整车梦背后,是平湖作为一个县级市,对延伸汽车产业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渴求。
多年前平湖凭借汽车零部件,在长三角汽车产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但因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平湖汽车产业链短、研发能力弱等短板也日益凸显。
汽车产业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被列入长三角重点培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平湖不断探索深度融入这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并成为集群主力之一。以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实现造车梦,为高质量发展铺路。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县(区、市)如何找准定位,发挥比较优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解析平湖造车梦,其中的探索和经验值得思考借鉴。
由大变强造车梦
10万辆平湖产整车注入动能
随着长城汽车平湖公司制造的第一辆SUV驶下生产线,平湖人终于触摸到了“本地产”的整车。
“这辆车,我们追了20多年。”曾多次参与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平湖市经信局局长刘皆安说。从编第一份产业规划开始,“在平湖生产整车”是许多当地人的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末,平湖的一些小五金企业利用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区位优势,开始给上海等地的汽车企业做配套。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恰逢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兴起。平湖开始引进相关零部件企业,大力培育汽车产业。
“最早起步的时候,我们把整车拆解来看,从1万多个零部件中仔细筛选,寻找国内外竞争较少、与本地制造业能力相匹配的关键零部件。”刘皆安说,依托市内原有的光机电产业基础,平湖主要瞄准了传动系统和汽车电子两个领域。
到年末,平湖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已达亿元,超过箱包、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当地产值最大的产业。
大产业要变强。近几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规模扩张,平湖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添焦虑,对“整车梦”更念念不忘。
为何焦虑?首先,从总产值看,平湖与长三角范围内兄弟县(区、市)相比差距不小——上海嘉定目标瞄准万亿元,江苏太仓产值已超千亿元。再者,从产业链看,平湖汽车产业韧性不足。
“平湖汽车产业虽已成规模,但因为没有整车龙头企业带动,还存在产业链条短、本地配套协作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平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务副主任沈叶娟说,本地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是零件中的零件,直接供应整车企业的总成类产品较少。”
这也是平湖孜孜以求、追寻“整车梦”的重要原因所在。“平湖希望通过整车项目来提升产业链层次。”刘皆安说。
采访中多位经济职能部门负责人没有大谈数十亿元产值、增加值的喜悦,而是聚集产业链的新阶段,在他们看来,整车项目入驻,给平湖带来的是产业链提档升级、吸引更多高端资源的契机。
长城汽车平湖公司车间里的智能生产线
企业入驻,延长平湖的汽车产业链,更有助于带动零部件企业从零散件制造向附加值更高的总成类产品转型。
长城汽车,搅动了平湖的“一池春水”,成为众多本地零部件公司追逐的目标客户。平湖工厂完全达产后,年产车辆预计可达10万台,各类零部件需求旺盛,为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注入了动力。
但要成为整车的配套供应商,不仅产品品质要求更高,零部件企业的生产体系还必须通过整车厂商验证。
跻身整车供货让一批零部件企业的战斗力明显升级。传动系统零部件产商欧迪恩公司的董事长李秀蓉说,年,公司斥资5.2亿元,设立子公司拓展整车配套市场,还购置了先进制造装备,建设数字化车间。“在平湖打造‘等速驱动轴总成’的现代化产业基地,不仅立足本地,更要力争形成全球竞争力。”
整车制造规模化,正带动平湖汽车零部件生产迈向高端化。一些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持续加码平湖,不少产品填补了本地产业链的空白。
年12月初,全球汽配百强企业考泰斯在平湖开建亚洲技术中心,一期设备投资万元,设计、制造对标下一代排放标准的燃油系统。年9月中旬,世界强ABB集团落户平湖,投资万元,合作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的研发生产。
发力高端装备的雄心
在长三角竞合中打造比较优势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汽车产业屡被提及,是区域内重点培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
如果说,平湖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在上一轮长三角汽车产业发展中占得了一席之地,那么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一轮竞合,抢得发展先机,已是摆在眼前的问题。
平湖发展汽车产业、发力高端装备制造的长板和后劲到底在哪里,凭借什么和长三角诸多制造强县一较高下?
这个问题,“用脚投票”的整车企业长城很有发言权。此次,长城在平湖下线的首辆整车,是公司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的新款家用燃油越野车。经短期试生产后,整车企业就把新款主打车型放在新工厂量产,业内并不多见。
这是长城公司对平湖的充分信任。“汽车产业配套多、产业链长,对稳定性要求高。平湖的零部件产业基础、营商环境、区位优势,给了我们底气。”长城平湖分公司人力行政总监李志援说。
年5月,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上海嘉定成立。联盟由平湖、嘉定、温州、昆山、太仓五地共同发起。
年开始,长城项目团队在全国范围内为新工厂选址。“最初的候选名单里,平湖排名并不靠前。”刘皆安说,在嘉兴市的支持、引荐下,靠着平湖年获颁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金字招牌,才吸引来选址团队现场走访。
李志援来到平湖后,发现这里的区位优势很明显,“项目团队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发现以平湖为圆心,公里‘黄金供应半径’范围内,几乎囊括了公司60%的合作伙伴。”
而平湖本身的制造业基础和高技能人才队伍,也是发力高端装备制造的优势所在。在平湖,长城汽车见到了不少老朋友,比如巴斯夫公司,是长城汽车在车辆涂装上的长期合作伙伴。入驻平湖的日本电产、蒂森克虏伯、科世科、德西福格等企业,在汽车产业界更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
多年专注制造业,让平湖形成了一套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成熟模式,市内平湖技师学院、嘉兴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针对先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建设了一批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为汽车产业输送人才。
“‘整车梦’由梦想照进现实,是平湖长期专注制造业,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这也是平湖的优势所在。”平湖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市里已研究制定了新的汽车产业招商地图,继续实施产业链补链强链举措。
年前11个月,平湖共招引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20余个,总投资近百亿元。
在不确定性中捕捉风口
集聚高端要素培育汽车产业生态
近两年来,全球贸易局势错综复杂,给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平湖不少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汽配企业一度遭遇挫折。
但另一方面,国内汽车需求仍保持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年国内汽车销量有望达到0万辆。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一轮技术变革风口,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平湖敏锐地捕捉到了风口,但也表现出了定力。“我们希望把扎得下根,落得了地,实实在在的好项目服务好。”刘皆安说。
从区域发展态势来看,产业基础雄厚的长三角,承担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从市场容量、要素结构、产业分布等方面来看,很有条件逐步成为长三角各地集群分工、长板合作的重要产业链。
对平湖来说,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依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集聚高端要素资源,畅通要素循环,是抓住风口的关键。
但在科研等高端要素资源方面,平湖是短板。“辖区内虽有7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但整体研发投入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还是无力参与整车企业产品的同步开发或前瞻创新产品的研发。”沈叶娟说。
位于平湖经开区的科世科汽车部件(平湖)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车线束领域排名国内前十。
难题怎么破解?眼下,在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生态园正加速崛起。
该园区由平湖市长负责推进建设,目标定位于整车制造、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协同发展,通过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使平湖汽车产业在长三角乃至国内、国际形成更大的竞争力、影响力。
生态园内既有长城整车项目这样的龙头,还有余家一、二级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等“小巨人”,以及数量众多的配套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园内还引入长三角区域内的优势科研资源,包括上海交大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等科研机构。公共研究机构的入驻,将助力企业研发,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园区内除了工厂、研究院,还建设了生态公园、人才公寓等一系列配套设施,让各类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带来的回报正逐步显现。在平湖,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电堆、混合动力多模变速箱、新能源电轴逆变器等一批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已推向市场。
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影响要素资源流动的壁垒正在被打破。这给了平湖契机,借力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跳出平湖发展汽车产业”。
年,由平湖、嘉定、温州、昆山、太仓五地共同发起的长三角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成立。联盟通过联合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增强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上海虹桥区设立了多平方米的科技飞地中心,打造域外孵化器。“异地研发孵化、本地生产加速”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平湖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想象空间。
“平湖汽车产业生态园力争到年底,规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达到家,汽车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平湖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平湖汽车产业大事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落户平湖
年7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落户平湖。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将重点启动智能网联汽车OTA大数据云平台项目规划建设及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
平湖第一辆整车下线
年12月28日,第一辆平湖产长城汽车整车下线。
平湖引进第一个整车企业
年2月,长城控股集团与平湖市政府签约,在国家级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基地型项目。
平湖引进第一家全球汽配百强企业
年,世界最大滚动轴承制造公司之一的斯凯孚集团落子平湖,设立伊维莱线性驱动技术(平湖)有限公司。
平湖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亿元
年,平湖共有7家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落户,汽车零部件企业总数达到多家,总产值超亿元。
平湖搭建汽车企业服务平台
年6月,中国·平湖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创新中心(平湖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开业。
汽车零部件产业成为平湖第一大产业
年,汽车零部件规上产值突破亿元,达.4亿元,跃居平湖第一大产业。
平湖被评为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年4月,平湖市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并授牌。
平湖产生第一家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
6年,嘉兴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的车身冲压件直接为上汽等汽车厂家配套。平湖汽车零部件迈入给整车厂配套的发展新阶段。
平湖引进第一家民营汽配企业
5年,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欧迪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平湖投资建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