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差5Hz?”
“是呀,1Hz,2Hz都行,这个5Hz,太让人纠结了!”
“到底是轴承内圈故障还是齿轮啮合故障,拿捏不准。”
“不过,有75%的可能性是轴承故障!”
“为什么你这么认为?”“因为.75Hz与轴承内圈故障频率比较接近,是转频的9.8倍”
这个造纸厂
对话发生在年1月22日给客户出诊断报告的前一天晚上,我们诊断部门办公室的电脑还亮着,针对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三四次了,没有百分百确定的方案。此时看看窗外,天已经黑了,西安冬天的黑夜来的也特别早,窗外那棵光秃秃的树随着北风摇曳着,听着风声就让人瑟瑟发抖,不过办公室里却讨论的异常火热,其实也没什么好争议的,我一直都认为是轴承的问题。
那是年11月9日我们给江南的一个造纸厂部署了一套无线监测系统。大家都知道,造纸厂里除了上浆泵(冲浆泵)、流浆箱、网部的辊子、压榨辊这些设备之外,最关键的设备就是烘缸了,而且一个中大型的造纸厂烘缸的数量在70-台左右,很多厂商对此设备故障监测也非常重视,不重视也不行呀,因为流水线式工作,一旦出问题,整条线又要停机检修,比如1台现代化高速纸机价格高达20多亿元,无故停机1小时直接损失达十几万元,一年有上几次非计划停机,这要损失多少钱,所以提前预知故障,减少这些没必要的损失,应该把精力花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上。经过介绍他们找到了我们,不过也是刚开始跟我们接触,有些质疑我们的实力,这也正常,经过商议后就先部署了1台设备。
这个设备
设备名称烘缸设备结构电机+减速箱+烘缸电机参数2×KW减速箱参数GHZP速比13.工况减速机输入转速RPM减速机输出转速92.7RPM关于烘缸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文下方干货知识中,你可以进行了解哦。
测点位置和数量
烘缸非驱动侧2个测点
烘缸驱动侧2个测点
烘缸驱动减速机8个测点
我们于年11月10日,部署完成后,用便携式离线设备进行了现场监测,当时没有发生警告,采集的数据都在正常可控范围内,所以就打道回府了。
手机收到了警告
两个多月后,也就是年1月21日11点33分时,当我正在和同事商量中午吃什么大餐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了江南这家造纸厂烘缸设备出现了报警通知,等级为高报。
这中午饭看来是吃不安稳了,放下手头的事情,先看看问题在哪里吧!
测量位置
速度评价
加速度评价
部件
测点
方向
有效值(mm/s)
峰值(m/s2)
烘缸
驱动端
水平
2.5
10.7
垂直
2.9
11.9
非驱动端
水平
0.8
3.0
垂直
0.5
3.1
减速箱
左侧输入轴
垂直
10.4
51.3
右侧输入轴
垂直
7.6
48.6
左侧二级轴驱动端
垂直
4.7
29.2
左侧二级轴非驱动端
垂直
10.0
44.8
右侧二级轴驱动端
垂直
5.2
23.7
右侧二级轴非驱动端
垂直
9.0
49.1
输出轴驱动端
垂直
5.5
45.4
输出轴非驱动端
垂直
7.6
50.3
判断依据:减速机速度有效值根据标准:一级报警:4.5mm/s;二级报警:7.1mm/s;
故障诊断分析
减速箱输入轴速度趋势图
图中从1月14日的时候有较大幅值的升高。
减速箱输入轴速度频谱图
减速箱的输入轴速度值升高前和升高后的频谱图,对比发现幅值的上升主要为9.8x频率分量幅值上升引起的。
减速箱二级轴非驱端速度趋势图
图中可见二级轴速度趋势在不断的上升。
减速箱二级轴非驱端速度频谱
在速度频谱中主要频率为.75Hz,并且该测点幅值的升高是由.75Hz升高引起的,不过厂家并未提供齿轮箱各级齿数,所以没有办法确定故障频率,但是我们为了确保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尽力做到精确。经过我们诊断组两三次的开会讨论研究,.75Hz(9.8x)推测为轴承故障或低速轴的齿轮啮合故障。
图减速箱二级轴非驱端包络频谱
频谱中出现31.88Hz及其倍频,31.88Hz与输出轴轴承的滚动体故障频率接近。
图减速箱输出轴非驱动端速度趋势图
输出轴非驱端速度值一直在升高。
减速箱输出轴非驱端速度频谱图
频谱中出现27.50Hz的边频带,27.50为轴承内圈故障频率。
减速箱输出轴非驱端包络趋势图
减速箱输出轴非驱端包络趋势图,输出轴非驱端包络上升较快。
输出轴非驱端包络频谱图
输出轴非驱端包络频谱图,频谱中出现大量的31.88Hz的倍频,31.88Hz为轴承型号的滚动体故障频率。
诊断结果
减速箱:输出轴非驱端轴承内圈和滚动体故障较为严重,并且近期振动幅值持续增高,劣化速度很快;
因未提供齿轮齿数,推测输入轴轴承故障或低速轴齿轮损伤。
故障等级:报警
烘缸:振动幅值不高,趋势平稳,运行良好。
故障等级:正常
建议
建议近期内停机检查并更换齿轮箱输出轴非驱端轴承,重点检查轴承内圈和滚动体损伤情况;同时检查输入轴轴承以及低速轴齿轮,并确定减速箱齿数。
小插曲当我们部门研究相关数据时,发现输入轴轴承型号的故障频率与.75Hz(9.8x)相差5Hz(根据我个人长期经验来说,1Hz-3Hz就能相对确定,相差5Hz确实有点难以拿捏),所以无法确定该频率为轴承故障频率。低速轴齿轮啮合频率也大约在Hz左右,无法判断到底是齿轮啮合频率还是轴承故障频率,最后经过与造纸厂设备管理人员沟通了相关细节,才确定下来。
结果验证
年1月21日晚上我们讨论完后,就出具了诊断报告,并于第二天早上发于造纸厂相关人员,下午他们就进行停机检修,拆机发现确实是之前判断的轴承问题。这也大大的提升了我们在这家造纸厂的品牌形象,证明了我们的诊断实力,情况如下:
有图有真相
部位:轴承滚动体
发现:输出轴非驱端轴承滚动体故障较为严重(轴承滚子上面布满压痕,滚动体的压痕对轴承和滚道的破坏应该会产生”复映“反压到滚到上,因为滚道的硬度比轴承钢球低)
有图有真相
部位:轴承内圈
发现:轴承内圈故障较为严重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一个启示,追求数据的精确性相当重要,不过也不要忽视实际情况,很多事情往往是模棱两可的,只有在追求数据精确的同时,尽可能的掌握相对全面的信息,分析细节,分别预估不同情况的概率,培养自己良好的洞察力,才是诊断师走向巅峰的内功心法。
干货知识烘缸是干燥部的主要部件,主要由缸体(壁壳+端盖)、两头轴颈和缸内虹吸管排凝水系统组成。烘缸轴承处在封闭、高温气罩内,采用人工监测其运行状态是不可能的,另外轴承结构动态元件多,产生振动综合,故障监测相对复杂。
造纸厂烘缸轴承的损坏主要形式是内圈滚到的剥落。随着剥落加剧,烘缸轴承振动幅值会变大,振动频谱中轴承损坏频率从高频区向低频区转移,损坏频率两遍的转速边带逐渐增多增高,一旦烘缸轴承外圈断裂,振动频率将呈现全是转速谐频的松动特征。
烘缸轴承频繁损坏的主要原因是汽罩内环境温度高,使烘缸轴径因受热膨胀量增大、内外圈错位间隙加大、径向游隙变小,润滑油膜变薄,从而使轴承使用寿命缩短,提前疲劳损坏。
为延长烘缸轴承使用寿命,针对蒸汽用量加大后烘缸轴径膨胀量增大、轴承内外圈轴向错位间隙变大的现象,采用将轴承座外端盖轴承外圈顶环车薄,内端盖外圈顶环加焊一个环形垫片来弥补。通过周期性检测分析干部中心润滑油站的润滑油,发现异常状况及时采取改善措施,保证烘缸轴承润滑油达标及系统的干净。
“其他案例
案例分享高温冷凝液泵的故障分析!案例分享
外输泵振动原因分析!案例分享
高炉风机振动分析与处理!案例分享
风机诊断报告!
本文为内部诊断师原创类稿件,使用此文欢迎朋友圈分享及下方留言互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