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俄式反恐,许多人都把它当成段子来看:解救人质却误伤人质,本来可以劝降却改成了强攻.......由此出现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
而发生在年,震惊全世界的一场人质解救事件,就更让外界对于俄式反恐有了更深的体会。但回到事件本身,其实解救行动的背后也是一波三折,直到今天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一、打破宁静的枪声
年10月23日晚上21点23分,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轴承厂文化宫剧院正在表演歌剧《东南风》,台上台下的观众与演员都沉浸于精彩的剧情之中不能自已。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70多个小时,他们将经历人生中最为难熬的时光,经历最让人难忘的场面。
当第一幕刚刚结束不久,文化宫剧院门口突然闯进来几辆汽车,接着50多名全副武装的蒙面人从车上跳下,迅速冲进了文化宫的内部。当第二幕戏剧即将开始之时,突然几名蒙面武装分子冲上看台,朝天开了几枪后,对着台下目瞪口呆的观众厉声喝道:你们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吗?你们都是人质!现在停止演出,乖乖把手举起来!
最开始观众们还以为这是编导别出心裁的创意,但之后看到蒙面人一脸凶光,他们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好。所有观众和演职人员都被蒙面人押到舞台下方,坐在座位上。剧院里唯一的一名保卫也被解除了武装,经过清点,剧场里多名观众和85名演员成为了劫匪的人质,其中还包括67名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外国观众。
劫持现场的观众不久之后,这群蒙面人在一家名叫高加索的网站上发表了声明,宣布是他们策划了此次行动。他们的目的也非常明确:要求俄政府立即从车臣撤军,释放所有被俘的车臣武装人员,否则将会杀害全部人质。蒙面人的真实身份也浮出了水面——他们就是臭名昭著的车臣武装分子,为首的叫做莫夫萨尔·巴拉耶夫,是一个残忍至极的嗜血狂魔。
车臣武装分子莫夫萨尔·巴拉耶夫相比其他人,莫夫萨尔是抱着决死的信心而来,目的就是为了报复俄政府。更要命的是,武装人员里还有好几名女性,他们统一身着黑衣,用面纱蒙住双眼,腰间缠着爆炸物,他们也有着一个统一的名字——黑寡妇。而且这些女性决死的信心更为坚定,据一名生还的人质回忆,他曾听到一名黑寡妇在向他人这样说道: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即使我知道现在走的路不对,我也要继续走下去。
人质冒死偷拍的“黑寡妇”为了实施本次行动,早在一年前,一名武装人员就以商人的身份来到莫斯科,并在当地潜伏下来。又花了半年时间,通过在莫斯科的内应将武器弹药分批运到了莫斯科,行动前所有人全都足不出户留在住处,防止行动暴露。选择轴承厂文化宫作为目标,武装人员的原因有三:一是位置偏僻,安保力量差;二是该文化宫有许多外国人来看演出,劫持这些人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三是因为价钱便宜,因此剧院上座率很高,适合开展行动。
由此可见,当时俄高层对于安全工作十分松懈,因此才给了武装人员可乘之机。从事先踩点到运送武器,再到行动布置,假如政府在任何一个阶段有所警觉,那么这次事件就不会发生。这也暴露出护法机关在首都安全工作方面存在很大漏洞,在武器、情报和监控方面都应对不力。
二、血腥的72小时
当晚22点10分,接到报警的首批军警抵达了现场,将剧院层层包围。感到异样的武装人员与警方展开了交火,这当中一名武装人员因此受伤。愤怒的武装分子要求一位女人质给电视打电话,后者在电话中苦苦哀求道:剧院里外都是爆炸物,千万别随意开枪。
与此同时,包括总统普京在内的一众政府高官在克林姆林宫内开会,商讨如何解救人质,将武装人员绳之以法。剧院外,陆续赶到的多名军警和几十辆警车、消防车和急救车排成一行待命,市长卢日科夫也亲临现场指挥,所有人的心仿佛都提到了嗓子眼,都在静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