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折柱,东南地陷。”
当鲁冠球昨日逝世消息传出之时,有人用这样的评价,形容着鲁老的传奇一生。
对很多人来说,鲁冠球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开始模糊。
鲁冠球成为今天的鲁冠球,是在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深秋,那年他18岁,是萧山县铁业社的打铁学徒。
天色将晚的时候,他被队长叫进办公室,说是社里接到精简人员的指令,所有农民都要被辞退返乡。他点了点头,当晚便背上行囊,离开了这个他劳动过3年、并原本打算一直生活下去的地方。
他回到了老家宁围乡。
宁围乡有着最典型的东部农村风貌。家家门前几棵树,两丛草,一条小狗,街道旁的墙皮上总有写不完的标语,每隔几十米,就会停着一辆小拖拉机。一般情况下,不用走入院落,从大门口摆放的东西就能猜到这一家除了种地平时还会做点什么。虽然大多时候,乡亲们门口堆的只是平时劈剩下的树墩子,留着逢年过节偶尔用来炖炖肉。
鲁冠球不到9岁就被爸妈和邻居们带着进田干活,春天播种,他每天凌晨4点就下地,一到夏天,“穿上衣服捂一身痱子,脱了衣服又让蚊子咬一身疙瘩”。这般卖力,却只能几十年如一日地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碰上收成不好,全家都要饿大半年肚子。
“我再也不想当农民了。”从县城回来的路上,鲁冠球心里暗暗地想。县城3年时光,让鲁冠球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富起来,并且为这个社会干出点东西,才能被社会所承认。我们农民过去因为穷受人歧视,以后不能再继续了。”
于是他利用3年铁匠生活中对机械农具的兴趣和钻研,为了让乡民们不必再走七八里地到镇上磨米面,他办了个简易米面加工厂,从此开始了一生的经商之路。
与此同时,鲁冠球也开始被公社和大队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他六年间搬了七次家,朝不保夕,每天东躲西藏逃避“查处”。在最后一次被罚并没收全部财产后,鲁冠球跑到钱塘江边大哭了一场,彻底放弃私厂营生。
幸运的是随后不久,国家便批准每个人民公社可以申办一家农机厂。鲁冠球听闻此消息便立刻跑去申请,他一连变卖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房子,连借带凑筹集了元,拉结了6个农民,第一时间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并将命运押在了厂子上。
说是农机厂,其实不过是家环境简陋、人员稀少、纯手工作坊式的“鲁氏铁匠铺”。不挑活儿、不扯累、有什么干什么。
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家创建于浙江田野上的“铁匠铺”,在之后的岁月浪潮中,跟随我国商海沉浮50余载,引领了中国个私经济从萌芽到壮大、从萧条到繁荣、从边缘到主流,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中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鲁冠球的名字,也成为中国叫得最响亮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鲁冠球是典型的“南人北相”。他的脸上始终弥漫一股霸气,沉默的时候不怒自威,大鼻子、下拉的嘴角、炯炯有神的眼睛、颇具佛性的耳朵、挺阔的肩膀、壮硕的身躯、爽朗的笑声。
按照相书的说法,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
鲁冠球长袖善舞,很大程度上,便是得益于其“南人北相”的长相和性格。
鲁冠球自是机灵的,“铁匠铺”成立的最初10年,鲁冠球就是靠作坊式生产,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艰难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年时农机厂竟已有余员工,年产值万元,厂子门口更是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等各种各样的牌子。
当年秋天,毫无预兆地,鲁冠球突然将宁围厂子门口的所有牌子都撤掉,只留了一个“萧山万向节厂”。
他是那种直觉很好的人——这几乎是所有草根企业家的共同天赋。在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后,他决心今后只把精力集中在一个产品,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萧山万向节厂,便是今天万向集团的前身。
万向节厂成立的第二年,鲁冠球为了打出名声,和员工拉着两卡车万向节去山东参加全国汽车零部件订货会,怎料想会场不让民企进入。
千辛万苦赶到山东却被拒之门外,销售科长一下就泄了气:“这不是瞧不起人吗?乡镇企业怎么了,就不是企业吗?”其他员工也在旁边忿忿嚷着回去算了。
鲁冠球却不肯服软,在问其他人打听好会场里供应商的谈判价格和市场情况后,他安慰着大家:“不就是不让我们进去谈嘛,又没有说不准我们在外面谈。我们可以在场外摆地摊嘛。”
鲁冠球立刻就在门口摆起了地摊,还扯了个横幅,上面写着降价20%。没想到很快,订单纷至沓来,当天便订出了万元。
不过意外还在后面。订单全部发出后,那年夏天,鲁冠球突然收到芜湖一家客户寄来的退货信,说是他们的万向节有部分出现了裂纹。鲁冠球非常重视,当即组织30个人去全国各地的客户处盘查清货,结果竟然背回来3万多套次品。
鲁冠球立即把全厂工人都召集起来,自己铁着脸带头背一袋,然后让员工一人一袋,将这些次品背去街尽头的废品收购站,按照6分一斤的价格,当废铁全卖了,工厂因此损失43万元。43万在当时是鲁冠球的企业整整一年的利润,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个天文数字。
不少工人在废品站盯着自己背去的“废品”心痛流泪,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植。此后,处事机灵且为人厚重的鲁冠球一直坚持薄利多销、高质高效,萧山万向节牢牢占据了全国65%以上的市场。
也正是鲁冠球这次近乎传奇的行动,让他领导下的乡镇企业开始具备起大企业的气质。
年,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要确定三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工厂,在全国56家生产厂中,萧山万向节厂是唯一的“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它原本来参与评选的机会都没有,但鲁冠球四处运作,最后竟通过了审核,成为三家定点工厂之一。
从那时起,乡镇企业开始走入大众视线,被主流工厂认可。
借着给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供货的契机,萧山万向节厂业务量一路走高,年的春天,鲁冠球的产品破天荒在广交会上得到了外商的青睐,美国派莱克斯公司向他定购了3万套万向节。这一订单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出口第一单”。
紧接着,拥有世界上最多万向节专利的美国舍勒公司也与鲁冠球签订协议,5年内每年至少订购20万套。
年10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萧山万向节厂正式扩建并更名为万向集团。年5月,鲁冠球登上美国主流媒体《新闻周刊》封面,成为继邓小平之后第二个登上该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随后的年~年,鲁冠球展现出南方人尤其是浙江人特有的资本运作能力,万向集团开始由制造业向资本市场大范围扩张。年11月,万向集团所属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次年,万向集团独资成立了万向美国公司。
在WTO与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之际,年~年两年间,万向集团又一口气吃下了3家上市公司。年6月,万向作为战略投资者受让华冠科技39.58%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年8月,万向成功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年底,又收购承德露露26%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从那时起,鲁冠球就凭借以股权换市场、设备换市场、让利换市场、无形资产收购等各种资本经营与发展实业相结合的运作技巧,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建立了18家公司,步步融入国际市场。
同时,鲁冠球也在中国证券市场陆续执掌了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参股了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了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悄然构筑起一个庞大的“万向系”,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
如此大踏步地快速扩张,鲁冠球却没有像同时代的企业家年广久、马胜利、步鑫生、禹作敏等一样纷纷倒掉,就是因为相比他们的盲目扩张,鲁冠球始终保持着谨慎行事的作风。他的“南人北相”,让他稳健又激进、保守又开放、灵活又厚重。
“有许多企业家,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在一个企业长期居于高位,几年、十几年之后,他可能会高度膨胀,对企业失察,这时企业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就是他不够冷静,高估了自己。”
万向的老员工都知道,鲁冠球多年来有个习惯,每当一个知名企业出现大的起落,鲁冠球就会让秘书收集好各种资料,把高层们召集起来,一起分析该企业的得失成败。
多年来,鲁冠球一直奉行三条投资禁忌:暴利行业不做、千家万户能做的不做、国家做的不做。甚至当因为竞购而可能产生矛盾的时候,鲁冠球也会选择退出。
得益于此,万向多年的复合增长率仅仅维持在25.89%。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增速,让万向发展之路走得异常稳健又快速。
鲁冠球的稳健哲学也已经成为了万向如今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最慢的才是最快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相比年广久、步鑫生、仰融等同时或晚时期的企业家,鲁冠球最具前瞻性的一点,就是有着北方人更为擅长的政治智慧。
吴晓波曾经这样评价鲁冠球,“他是一个政治参与热情十分高昂的企业家,算得上是中国政治色彩最浓重的企业家之一”。
早在经济刚刚起步的80年代,为了挽救国企工人们“酱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状态,国家推出了“承包制”来搞活企业。鲁冠球在此期间业绩骄人,按照年的年终结算,他个人应得奖励8.7万元。
然而结算还没出来,就有好事之人直接往国家告状,说承包制不合理,不应兑现个人奖励。中央立即把这封信批回浙江处理,给出的建议是征收个人所得税。没想到浙江省政府还没来得及讨论此事,鲁冠球却已经做出决定,将这笔奖金一部分交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其余部分送给学校办教育,以平息“公愤”。
之后没多久,鲁冠球因参加浙江省万人赞企业家活动又赢得了一台14英寸的彩电,那时候鲁冠球自己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但他却丝毫没有犹豫,没有把它抱回家,而是直接送到了当地大学生宿舍。
从此以后,鲁冠球威信大增,有事可以直接找杭州市委市政府,可以参加市里召开的各种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同市里各部门对话。
鲁冠球开始获得极为珍贵的政治资源,他所作出的牺牲,也在日后为其赢得了更为丰厚的回报。
比如那个连续5年向万向订购20万个万向节的美国舍勒公司,就是浙江省政府为鲁冠球创造的机遇。十年后,万向收购了舍勒公司。
年,鲁冠球通过“花钱买不管”的方式让万向脱离“国有企业”所用的手腕,一直以来也是企业史上的经典案例。
当时,鲁冠球从企业万元的净资产中,划出了万元给宁围镇政府,其余归“厂集体”所有,镇政府可以拿走企业每年20%的营业作为股东利润,但镇政府的角色却从过去可以为所欲为的企业产权完全代表者,变成了只能与“厂集体”平起平坐的股东。
鲁冠球这种“和平赎买”的操作方式,既避免了仰融、李经纬等企业家走过的与政府利益分配产生矛盾、自取灭亡之路,又获得了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日后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企业,经营空间和自主权都得到了扩大,发展市场更为广阔。这才有了如今的万向帝国。
万向的发展和鲁冠球的谋略也曾三次被哈佛商学院写入教材,当作经典案例——《万向集团,一个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A》《万向集团,一个中国企业的全球战略B》,以及《万向创新聚能城》。
遗憾的是,鲁冠球并没等到创新聚能城真正建成的那一天。
这个专门用来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锂离子动力电池、纯电动客车和新能源乘用车产业的聚能城,承载的其实是鲁冠球一辈子的汽车梦。
鲁冠球早在年的时候就渴望为中国人造自己的万向汽车,然而当他亲自出国考察,发现国内制造水平与国外相去甚远的时候,为了造出符合消费者心理、价格合理、质量又好的车子,而不是为造车而造车,鲁冠球选择了一拖再拖。
年,鲁冠球终于认为时机已到,开始着手布局新能源。年,万向将美国最大的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公司收归旗下;之后,更击败李泽楷财团,以1.49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动车巨头菲斯科,站上了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的最前沿。
去年12月15日,万向集团“年产辆增程式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继北汽新能、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之后,国内第6家成功拿到独立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眼看多年夙愿即将实现,鲁冠球随即在年度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对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博士奖励了万元,这笔万向集团成立以来数额最大的员工奖金,足以看出鲁冠球对汽车的偏执与热爱。
然而,天意弄人。这位与汽车打了一辈子交道、甚至想让儿子孙子也不要放弃造车的老一辈汽车人,最终也没能坐上自己家生产的汽车。
好像是个历史人物,就会多少留有遗憾。
我看过很多鲁冠球的采访视频。无论面对哪一位记者,鲁冠球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边说边挥着他遒劲有力的双手,眉飞色舞,他操着一口萧山口音极重的非标准普通话,讲话格外实在,“我要为农民干一辈子”“我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我不休周末,也不会退休”“不去奉献社会的人我们不要叫他企业家”……言犹在耳。
有时候看他满头白发却充满斗志的模样,仿佛依然是54年前,萧山县铁业社那个正要返乡的18岁打铁少年。
鲁冠球和万向的48年就像时代的缩影,砥砺前行中仍然清澈淡泊得让人感动。斯人已逝,生者如斯。唯愿鲁伟鼎时代的万向集团,更加向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