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说起洛阳,无论古今,总有数不清的溢美之词。
清朝乾隆皇帝还提出过“九朝帝都”的观点,在古代,“九”是最大的阳数,有“最”、“多”的意思,并非指九个。
洛阳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无数文人政客趋之若鹜,迁都赋诗,妄图蹭一蹭这千年热点。
“四山环抱,三川横流,十省通衢,天下之中”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说一项数据:
年洛阳仅在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一个月),洛阳就接待游客.31万人次。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4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万。
就接待游客人次上讲,洛阳胜过了郑州,郑州年刚刚过亿,达到了1.亿人次。
千古热点洛阳
不提学生课本上的,“龙门石窟”、“牡丹花都”、“丝周之路”、“唐三彩”、“武则天”等极具旗帜性的话题。
洛阳还有“隋唐遗址”、“白马寺”、“王安石故居”、“范仲淹之墓”、“北邙山”等一系列数不胜数的文化底蕴。
更不用说洛阳自身还有个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认证盖章的称号“神都”。
上世纪的辉煌
抛开历史遗迹、千年美誉的热度,洛阳建国后的历史也不简单。
一五计划,洛阳因其为历代行政重镇,自然环境优越,建国后短短十年时间,
洛阳一拖、洛阳轴承、洛阳铜加工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中信重工集团)、洛阳耐火土材料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玻璃厂、洛阳棉纺厂、军工研究所等大量重工企业和研究所落户,也让洛阳成为了我国第一批移民之城。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阶段,全国排名第五的现代化城市洛阳,一度贡献了河南GDP的60%,整体经济和居民收入远超郑州。
郑州年成为河南的省会,但是直到年经济才超越了洛阳,花费了超过40年时间才追上。
要知道郑州年就超越了西安了。
——对洛阳来说是失去的10年。
确切的说,洛阳人生中最失落的时期。
年的时候,洛阳GDP是襄阳、宜昌的2倍,但是到了年,襄阳和宜昌的GDP已经快和洛阳平起平坐了,可见洛阳的失落!
衰落原因还是河南的政策所致,这几十年河南在着力打造郑州这一中部有分量的特大城市,政策资源有限,导致洛阳、南阳这些河南城市都被边缘化。
随着中原城市群获批,洛阳成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最近几年河南省对洛阳的支持力度明显开始加大,年洛阳的经济增速是全国前50城的第一,
洛阳再次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巩固了自己中西部非省会地级市的第一的位置,未来洛阳的复兴可以说是不可阻挡的。
对个人发展来说,
工作上,有很多的军工研究所和重工业企业,待遇大家都懂的,明面上工资不会太高,但是福利多,情况类似于体制内,但是工资肯定比不上东部沿海大城市。
居住的话,
总体城市生活节奏慢,消费水平不算高,各种小吃什么的数不胜数,生活压力比较小。
洛阳的城区面积是所有三线城市里面最大的,还是中西部非省会唯一在建地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挺好。
雾霾的话,毕竟北方城市,多少都会有,并且洛阳还是个小盆地,不过洛阳算好的了,污染排名跟GDP排名基本一致,全国四十几名。
洛阳是那种“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的城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