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前景 >> 正文 >> 正文

民工之路独在苏州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3/3/25

可是,我不能留在家里,你知道的。生活的单调、地里的艰辛、与父母的顶撞,让我不堪忍受。我要自由自在的生活,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要走出贫瘠、荒凉的土地,我要那沧海旭日、岭上明月、江南烟柳、林海雪原。

我见过外面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我遇到过别人的打劫和欺凌,但我不怕。我是一只羽翼渐丰的愚笨的鸟儿,我向往广袤的森林,那里有高高的树、红红的花、鲜鲜的果、甜甜的泉,当然也有鹞子和老鹰。让我扇动那双稚嫩的翅膀飞吧,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不怕一路的风雨。

就在第一次远行的第二年,正月初,我驮上那只大大的蛇皮袋(岂不像只蜗牛?蛇皮袋就是打工人的家),随着表哥一起去苏州。深夜里我们在虎丘下了车,凉凉的微雨中、斜斜的屋檐下,我们度过了苏州的第一夜。微微的天亮,我们启程赶路,还没有公交车,我们便步行。走过横塘,还远吗?不远了。走过石湖,还远吗?不远了。三十里吧?背着口袋不比徒手的清闲,疲惫得不行的时候,终于到了。那是一条连绵的青翠的山岭,山岭下一片整洁的温柔的小镇。山是什么山不知道,镇叫越溪,我想是不是当年刘备跃马过檀溪的地方呢?

走过一条街道,踏上一座拱桥,越过一条河流,进了一座小院。展现在眼前的是荒草萋萋的院落,院落里有一条煤屑路,煤屑路领着我们走进一片破落的瓦房,瓦房的各间安放着几台机器,瓦房的后面丛生着杂乱的灌木。这就是越溪镇中心小学校办工厂,里面二三老板各自经营着几台机器。我们的老板名叫苏福全,一个瘦瘦的四十岁的男子,他有一个呆在家里的胖胖的老婆、一个读初中的瘦瘦的女儿,名字叫苏慧娟(大家是看贴在墙上的奖状知道的)。他的家就在不远处,是一座三间两层的小院落。不远处的老房就让给我们住,是两间矮矮的瓦房,外间堆放着一堆煤球和煤炉,里间有砖头支起的几张床板。从此,我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了。

来此的第二天,表哥因为家里有事回去了。一起干活一起工作的就只有三人了。那两位虽然与我互不相识,但也是同乡,他们是叔侄俩,叔叔叫陈时佳,侄子叫陈茂兵。陈时佳比我略大,陈茂兵比我略小。我们的工作是轴承、轴套的初加工,以计件算工资,所以老板在时间上并不苛刻,他也不常与我们在一起,所以大家比较自由。活不多时,甚至可以不去,结伴到外面走走。一开始我的工资很低,因为是学徒,所以从二三百到三四百,后来四五百直到五六百。这期间,陈茂兵在技术上给了我很多支持。他只有小学文化,人却异常聪明,车工技术较为精通,而且为人厚道、乐于助人。陈时佳与我们相比,则显得较为成熟,他有比较宽广的交往面,常带我们去各村转转,说是可以认识各个小企业里来自老家的姑娘。他认识了一位叫李修菊的女孩,开始了与异性的交往。可惜我们不曾结识一个姑娘,只有老板女儿苏慧娟偶尔带同学来参观,知道我们在看她,远远地便红了脸。

闲暇的时间里,我们去小书店或借或买小说来读。有时去镇边的山里玩耍,那里有茂林修竹,有高高低低的竹笋,有小鸟的鸣唱。有时我们去野外漫步,到处有着清清的河流、绿绿的麦苗、金黄的菜花。我给一位叫明晨艳的广播里获识的女孩的信中说,群星皎洁、夜风拂柳、独立桥头、水中有月,确是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可惜与她书信两封就断了)。我还给家乡好友思美写信,在接连不断的信中畅叙友情。直到陈时佳的离去,我们平静的生活湖面才起了波澜。新来的工友搅乱了我们的生活,他从乡间偷来老鸭炖汤,还常蛊惑着大家勇敢地大步前进。那时我收到家父的来信,说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我母亲患有较重的支气管炎,而农村看病的存钱实在不多),我含泪读完信,归心似箭,离开了这个给我半年美好时光的江南小镇,回乡了。后来得知,我离去后陈茂兵因偷盗摩托车被判刑三年,心里不住地慨叹,是交友不慎误了这位淳朴善良、热情聪明的乡间少年。

回首这一段时光,心里无限的惆怅。那时快乐天真的少年已离我而去,而今我仍在异乡漂泊,过着艰难的日子。过去的辛酸和未来的迷茫,让我的脸上多了沧桑和悲哀。人生的路是多么奇怪,你只可以前进,不可以退回。谁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上有什么在等着自己,而过去的美好时光只能永远地成为记忆。我多想从人生出发处开始,重走一遍,避开那痛苦与惊悚,体验快乐与幸福。可惜谁又能够?我只能在这看不清的世间继续着跋涉,直至生命消亡。

怀念那时候的苏州怀念那时候的苏州那时候苏州的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