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发展 >> 正文 >> 正文

发电厂备品储备问题杂谈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2/12/25

执法如心,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兄弟和,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

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居家为妇女们爱怜,朋友必多怒色;做官为衙门人欢喜,百姓定有怨声。

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无正经人交接,其人必是奸邪。

图文无涉。

上班,事不多。我向来案不留牍,公文不过夜。以前是小天鹅还是海尔,他们提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个是很好的。今天简单说说备品储备吧。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机组是全进口的,怎么储备备品,当然是一门学问了。当时厂长讲:大的备品备了,等到要用的时候,就是出大事了,你也备不全,那个时候需要很长时间的检修,找备品也没有那么紧急。不如备些灯泡、熔丝、色带等消耗性的东西,肯定要用的,不会浪费外汇。这个思路,也对,所以我们仓库里的东西不多,慢慢都能领用掉。

但是后来,时间长了,发生设备坏了,备品备件没有,影响开机的事情。对策一是紧急请国外发货,二是国内找代用品,或者搞个临时技术变更(临时异动),使得功能不变,以维持生产。苦头吃多了,就开始琢磨备品定额的事情,大家对设备拉清单,比如某型接触器,按15%的比例准备备品。设备的重要性不一样,设备的可靠性(损坏概率)也不一样,各个专业就拍脑袋。也有后来确实用上的,但百分至九十以上都成了死货。备品的“命中率”很低。上个世纪,我去石洞口二厂看,他也是进口的机组,不过是超临界的,算是很稀罕了,我很羡慕人家,上海北京路电气一条街,电气设备商店多得很,他们厂里这些都是不备的,要用的话,当时去买就是了,半天就到货了,耽误不了工作。外高桥一厂,4台30万的那个厂,也是这个策略。我当时真的是好羡慕,厂就像人,出生不一样,条件不一样,有些事情真是没有可比性。

之后,我们成立备品备件国产化小组,倒是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第一,国内系统性找了一些同类产品,不但制造厂,包括发电厂,我们也跑了不少,眼界也开阔了。第二,把循泵这样的备品,找西安一家单位(航发的民品部)做了,把磨煤机齿轮箱这样的备品,当时是找重庆的单位做的,现在上海也能做得很好了。如此等等。第三,对分岛招标的各个岛、各个系统同类的设备或材料,比如滚动轴承,润滑脂,都统一了,更换的时候,都统一换成SKF的轴承,美孚的润滑脂。诸如之类。第四,对于有的不是消耗性的备品,特别是备件,还成立了测绘组,专门在机组检修时,解体,测绘尺寸,积累这一类图纸,必要时可以立即出去加工,替换损坏的。当时,有个方便的条件,就是厂里有自主权,大家统一思想认识后,花钱方面,没有现在那么多条条杠杠的束缚。要是换到现在,有可能眼看着的好事,你还办不成。这个是过度管理的危害,我想总有一天要扭正过来的。

后来搞二期工程,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机组性能试验有些问题,外国人赔了大约1.6个亿,是用备品抵债的。好家伙,家大业大,管理水平低,就有乱备之嫌疑了。当时没有顶层设计,是把金额分摊给各专业的,专业又分摊给点检员,数字即使不是平均一样的数,也是拍脑袋的数。对此,我是一直有意见的。这是厂领导无奈的办法,这个肯定不合理嘛,厂领导也知道,但是,我们这种企业,你说能有什么好办法呢。庚子赔款,不也是层层摊派的。另外,当时供应部门和设备部门信息不通畅,设备部门关心很不够,只知道要用的时候大声叫唤,供应部门业务能力不足,只能当二传手和保管员,导致问题很多。比如,本世纪初,我第二次回到设备部工作时,生产厂长布置去掉小UPS,去掉小PLC,统一进DCS,对DCS进行升级改造,同时清理相应的仓库备品,该报废的报废。好家伙,有的卡件,在装量只有1块,前后3个点检员管过,都采购了备品,库存量有3块,物资名称还取得不完全一样。此后,我们就加强了设备部巡库和两部门的定期沟通核对工作,盘货的时候,点检员是必须要参加的。

等到上三期的时候,那时候好了,国产基本上都能解决了,得益于我们国家强大的制造业的发展。我们专门对随机备件进行了开会研讨,确定了几条原则。这样专业之间做到大致平衡,否则,有的点检员胆子小,什么都要备;有的点检员胆子大,什么都不备,就变成点检员专政了,很不平衡,也很不科学。随机备件,主要备的是事故备件,针对机型,适可而止。至于调试期间,可能发生的一些消耗性的材料,乃至于一些大的必要的备件,这个制造厂家有经验,根据厂家推荐的,进行选择就是了。过“”之前,制造厂的保障是比较有力的,毋庸过虑。随机备件的好处在于,厂家想中标,一般当时的要价会低一些,有的甚至会赠送。你投产后,再想要,如果双方关系处理得一般,那你得交更多的钱才能采购到了。随机备件不好的地方,就是有的厂,财务人员爱搅毛,因为是零值嘛,天天说这个不合理。这就是财务不懂大局,又喜欢搞大财务主义的结果,觉得会做账就是会业务了,没有对业务的敬畏感、没有对主业的服务意识造成的。有的厂,一把手和稀泥,业务人员就往往要受财务人员的气。现在,搞生产的,地位是最低了,谁的气都要受。发电厂里,真正发电的人,地位最低,谁都可以指手画脚,这个真的是太不正常了,全世界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事。

后来自己当厂领导,当时厂里还有一定的自主权,只要对工作有利,没有那么多啰啰嗦嗦的人来找事。我定的原则,第一就是清理仓库,搞准事故备品家底,且确定不再备任何新的事故备品。第二,就是轮换备品,比如磨辊堆焊这样的工作,按照机组或该设备大修周期,经过逐项研讨审批,可以备一套。大修修理的时间,如果来得及的,就不备。大修修理的时间如果来不及,或者为了缩短重要辅机在运行中的停运时间,那么可以备一套。大致就是这个原则。第三,其他消耗性备品,不再采购,因为我看仓库里东西多得很,再去采购就是照顾人家的生意了。而且,这些东西的采购,都很容易、很方便、很快速的。第四,主要就是项目性备品,就是跟随经过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大中小修项目、月度检修项目,一对一。你申报时,注明是哪一个项目的,即可。说白了,主要就是项目要用的东西,都是有的放矢,进行申报审批。我干了6年副职,7年正职,都是这个原则,事实是,从来没有发生因为备品影响生产的事件。库存逐年减小,搞到很小,风气也搞正了。业务必须要管廉政的。好比如果组织部提拔时不把关,后面叫纪委去抓人;你厂里也一样,你业务流程时不把关,后面叫纪监审去监督,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一直认为,一岗双责的叫法也值得商榷,本来就是你的责,怎么变成双责了呢?是一体的,不是另外的。

当然,也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找好一定的下家,确保后果总体受控。要做好制造厂、大厂的售后服务处的工作,包括大厂的外协厂,要叫得应,帮忙时的响应速度要快。这方面,各制造厂对电厂的支持和服务是非常好的,倒是现在有个别电厂不够道义,这样的电厂应该切实加以反思。一些渠道商,有的产品是自己有渠道的,也要搞好关系。另外,同类型电厂都要去调研一下,大修立项要调研,重大项目方案要调研,调研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注意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的相互支持,必要时可以相互借用,这个是很可行的,现实中也多次发生过同类型电厂相互之间的备品支援。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共同储备问题,几个厂合起来,到制造厂备一套什么大的备品。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因此这个喊了多少年,始终处于理念阶段,现实中做不到。以后,电力供应逐渐缓和,制造能力也更加强大,这个想法实现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物资超市,也有这个意思,就是制造厂把东西放在电厂仓库里,需要时由生产领用,年底一把结账。我说,第一个想出来的人,像把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儿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现在设备管理水平越来越高,设备的失效损坏越来越少,哪有那么多备品要用呢?制造厂怎么可能压一大笔资金在你电厂里?一年那么一点量,这种生意是维持不长的。商贸企业么,资金流动率,资金周转率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利厚一点,利薄一点,倒在其次。你不能把一个厂的某种特殊情况下的特例,推广开来,叫大家都做,遍地开花,这是不可能的,了不起是昙花一现而已。

不知不觉写长了。我不喜欢长句,也不喜欢长文章。那么,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说,你能不能说得再具体一点。我当然可以说得很具体,但每个厂要结合每个厂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决策。包括但不限于发电机组的定位(如万和30万,肯定不一样),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家族病的发生情况,设备本身的耐用性,设备本身的可维修性,备品的可获得性,甚至系统的冗余设备配置情况,等等。试举我工作过的厂的几个例子。汽轮机本体上、发电机本体上,不主张做事故备品,汽轮机、发电机,我都遇到过恢复性抢修,出了事,你就在制造厂指导下,慢慢修吧,备品不是主要矛盾,主变尤甚。主机线的附属系统上,可以备一些小的备品,比如EHC油系统的电磁阀,比如LVDT杆子,包括碳刷,以方便小的消缺维护工作。瓦呢,一般随机会备,之后备不备都可以,因为这个不是搞不到的东西。小机、给泵系统坚决不主张备总成,也极其不赞成备芯包。你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么,怎么靠备品来解决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的问题呢?这是要坚定地反对的。炉管可以适当少量备一些,炉子有设计问题或其他娘胎里带来的毛病的,另当别论,对症下药。炉管要注意保管条件,其实这个要求都是一样的。所有辅机,双系列的,都不建议备什么东西,液压调节系统、油站如果同类产品毛病多,可以备一些电磁阀之类的小东西,厂家叫得应的,勿忧。叶片不用备。所有辅机的大小马达,我原则上是不同意备的,修复又不难,除非你有其他厂同类马达烧掉的前例,又是单系列的。不过,我总是觉得电机制造很过关的,修起来也简单,总之不太建议备。发变组的保护,电厂出线的保护,都是双重的,原则上可以不备,厂家叫过来也很快,服务水平也很高,包括静态励磁系统,也是这个意见,不必担心。电网会提一些要求,备这备那,但他也是一个企业,他的标准,对发电厂没有约束力。我猜一是观念落后,二是利益集团驱动,不必理会他们,我们杀猪的,哪有卖猪肉的腰粗。DCS卡件,适当备一点点即可,满足平时偶尔的小的消缺。问题大了,比如全部死机了,CRT画面都死了,你没有办法的,问题严重,只有停机,分析也得请厂家的,EDH卡件也是同理。电子器材,超过十年,确实故障率会提高,我的建议逐步合并在一台机上,另一台先升级改造,升级改造不方便的,那就换型,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死了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猪肉?不可能的事嘛!对吧?一台百万机组的DCS,早就卖不上1千万了。中压厂用电的综合保护装置,备用柜没有的话,备几套也可以,方便平时检修。给煤机的就地柜控制板,2台机组的厂,常规有12套,备一套倒是无妨。磨煤机齿轮箱,常规12台磨,可以随机备1个。像空预器轴承这样的,我都不太主张备。捞渣机液压油站,我是很矛盾的,备一下也可以吧。总的来说,不要备总成,因为密封件要失效,你真要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更换密封件的问题,那你备了有啥意思呢?现在,又不是搞不到货,肯定能搞到,全中国还会找不到?你做备品主要是为了方便小的维修,缩短相应的不可用时间,真有大事,肯定后面申请调停,借机调整年度检修计划,开展计划检修了,那个时候,备品那点时间,就不是主要矛盾了,主要矛盾在太仓促了,其他项目配套跟不上。其余的就是小东西了,大的、贵的都没有必要备。当然,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浆液循环泵这样的,如果你烧的煤,硫分很高,平时浆液泵必须全开,否则环保会处罚,那就要备,做轮换备品,反之就可以不备。消耗性的,比如煤场的皮带,钢丝带,要备一点的。以此类推。

讲得有点绕了。总的一个原则,要以设备可靠性管理为基本原则,切实搞好年度计划检修,平时理论上不应该出现设备失效损坏。发生设备缺陷,是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的,不是必然的,不是正常的。要分析,要改善。如果发生重大设备问题,就是你这个厂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出现了重大失误,是极端情况,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要反思,要改正。所以,要加强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确保全系统、全接线、全保护正常运行,个个都是一类设备。不能把多做备品当作设备管理、生产管理的保障手段,那个理念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有的话,一定要立即改正。对个别重要设备运行中损坏了,备了一个大件的备品用上去的,别急着表扬备得好,而是要认真、深刻地分析为什么设备会损坏的原因。规矩要立得正确。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回答错误的问题。当然,前面再三说了,起点不一样,要结合各厂自己的实际情况,备品储备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对错。要跟制造厂家处理好关系,厂家的服务能力非常强大,要相互支持,该给的钱,要给足。兄弟电厂也要多联系,同行么,隔层纸,一捅就破。

仓库,总是越造越不够的,东西越多,仓库越要扩建;而仓库越扩建,东西越多。如此恶性循环,办公楼也一样。办公用房不是越大越好,这个要学国外的理念,上班的地方,以方便做事为核心么,搞那么豪华干什么?一个厂的生产管理能力,体现在指标上,体现在现场,体现在队伍素质上。我们党在延安,住的窑洞,吃的稀饭,不是一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么?主任、生产厂长、厂长,要加强对非项目性质的备品申报的审批管理,你抽查几个,查检修记录,查现场,问其他厂的情况,你不就八九不离十了么?不能闭着眼睛签发,要负责,要过问,该打回去重新考虑的,要毫不犹豫打回去。大家都要严格起来,共同把注意力放到加强设备管理,防止设备失效的正路上去,把备品这一块的相关工作,做到最小最小最小。

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真是翻天覆地的巨变。比如,80年度末,90年代初,我看到我们厂里22万的,50万的GIS,ABB的,觉得真是高级得不得了,上海华通开关厂也做的,那个是不行的。我们安装的时候,剖面需要光一刀,制造厂专家还不放心,担心我们的加工设备把他的GIS搞坏了。本世纪初,我去东芝的滨川崎工厂看,他那个厂做主变,也做开关,场地也不大,设备也旧了,但是管理很精细,很到位,就感觉有点不过如此了。大概06年还是07年,我去瑞士开设联会,参观ABB工厂,他给我们的三期供货,我就觉得ABB不够高级,没有进步,有点粗糙了,这就是眼界开阔了的缘故,我们国家制造业强大了的缘故。我们发电厂,作为使用单位,要学习制造业的市场意识、创新思维、敬业强国精神,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要体谅和支持制造厂的工作,相互提携,相互促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共同为祖国的崛起和繁荣昌盛、为我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读书、入党、参加工作(以前叫参加革命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来的么,这不就是我们的政治伦理和人生目标么?

种花春扫雪,看箓夜焚香。砚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有客来相访,通名是羲皇。得闲多事外,知足少年中。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

存心有意无意之妙,微云淡河汉;应世不即不离之法,疏雨滴梧桐。暗室贞邪谁见?忽而万口喧传;自心善恶炯然,凛于四王考校。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侠情一往,云可赠人。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入道场而随喜,则修行之念勃兴;登丘墓而徘徊,则名利之心顿尽。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