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需要制度创新。激发改革精神,就能激活无穷的能量。推动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更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底气、信心和决心。聚焦改革创新,株洲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市人大代表: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着手改革创新
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年,我市“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向市县乡村延伸。建设工程领域“多测合一”改革经验全国推介,新建楼盘“交房即交证”、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住房公积金贷款“五趟变一趟”模式全省推广。中央和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市管企业“三会一层”管理构架全部搭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有力推进,“三抓三清三变”做法全省推介。
去年底,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调研专家组来株专题调研全国“厕所革命”株洲典型经验,株洲的“厕所革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同时,在天元区、石峰区等社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云龙的学林街道三冲社区轴承厂生活小区更是全市首个严格按照国家垃圾分类标准实施的生活小区,是全市功能配套最齐全、管理服务最到位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市人大代表邹志超认为,株洲可以在城区范围内,借鉴上海等大城市垃圾分类经验,在自主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市民自觉与政府强制同步实施,出台《株洲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的科学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切实帮助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和效率,从而形成全国“垃圾分类”株洲典型经验。
市人大代表姜玉泉建议,政府应制定、完善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制度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统筹协调分类收集、运输、处置技术和场所的管理监督。
市政协委员:让科技创新服务深化改革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除了机制体制的创新,还可以借力大数据。
目前,株洲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智慧株洲”建设正稳步推进,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在应用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将数据用“活”,不仅能让办事效率提升,还能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甚至“不跑路”。
“我市大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基础扎实,人口、法人等大数据库建设在全省领先,大数据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期。”市政协委员杨晓文认为,株洲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履行政府大数据行政管理职能,整合相关部门电子政务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化、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等职责,抢占未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新高地。除此外,今年还需全面完成包括网上无纸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市民一卡通平台、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等28项业务及应用的建设。
大数据可以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还能为实体经济赋能。近年来,我市在推动上云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比较明显。市政协委员肖杨建议,政府应出台《株洲市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应用推广方向,分行业施策,全力支持陶瓷、硬质合金、服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整机设备制造成长型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推广,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株洲日报记者胡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