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元秀
好不容易等到熊叔转业回家,家里并没有改善什么。因为四个孩子正在长身体阶段,家庭经济负担很重。熊叔本来脾气就不好,现在更暴躁了。除了老小,其余三个孩子都怕父亲,特别是大勇,已经和熊叔不说话了。
熊叔在轴承厂里干的工作和铸模有关,技术含量挺高的,平时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他因此在厂子里挺有影响力的。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轴承厂改革搞活,熊叔的奖金比一般职工要高一些。加上他有时还在外面接一点私活赚外快,熊叔家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熊叔的下酒菜也由花生米换成了炒菜,有时候还会有卤菜。日子好过了,熊叔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打儿子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过了几年,熊叔的儿子们都长大了。大勇招工进入了紧挨着省城边上的钢铁厂工作,从此住到厂里的集体宿舍去了。二勇招工进入一家贸易公司给领导开车。三勇因为打群架肇事伤人,服刑劳动改造。小勇初中毕业待业在家。
儿子们长大了,熊叔的头发也渐渐花白了。熊叔的大儿子年近三十还没成家,陈姨急得四处托人给大勇介绍对象,没有结果。后来,反而是二勇先结婚生子了。有了孩子后,二勇小两口经常把孩子送回来,交给陈姨帮忙照看。从此熊叔家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声。
可是,据陈姨说,大勇一年到头基本上不回家,只有年三十回来吃个年饭,吃完饭就走了。大勇后来也找了一个女朋友,没有征求父母的意见,就领了结婚证。熊叔让陈姨给大勇送点钱作为结婚使用,大勇拒绝了。又过了几年,大勇离婚了,没有孩子。二十一世纪初,大勇所在的钢铁厂彻底改制了。大勇到外地谋生了,从此和家里失去了联系。
三勇刑满释放后,熊叔让陈姨烧了一桌菜给儿子接风。熊叔在酒桌上对三勇说:“你也长大了,我也老了,管不了你了,以后你的路靠你自己走了。”说完,把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三勇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因为有前科,找工作很困难,于是就南下到广东去闯了。
小勇在家里待业一段时间之后,进了轴承厂的知青厂。可是,由于轴承厂不景气,知青厂更是举步维艰、名存实亡,小勇一直处于半失业状态。于是,熊叔便把小勇带在身边,想让小勇跟着自己学点铸模技术。无奈,小勇沉不下心来,一直没有多少长进。
后来轴承厂倒闭了,熊叔凭着自己的技术,又在外面干了几年,直到退休。就在熊叔刚刚开始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他不幸确诊肺癌晚期。熊叔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陈姨照顾,有时二勇利用休息时间回来帮帮忙。
陈姨和我母亲说:“老熊化疗结束回家休养,天天躺在床上,要么唉声叹气,要么就盯着门口发呆。我知道他在盼着大勇和三勇回来,又不放心老四。可是我也没办法,大勇联系不上,三勇在南方也难得回来一趟,小勇天天无所事事。”
我母亲问陈姨:“大勇这几年都没有回来吗?”
陈姨叹了口气:“没有,还是从小打狠了,把孩子感情打没了。”
熊叔手术后,经过一年多痛苦的化疗,最终没有挺过这一关。临终前,他一直睁着眼睛看着病房门口。
(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