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介绍 >> 正文 >> 正文

培养首任厂长首席专家中国核电这些第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4/12/16
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的核电科技馆内,有这样一座时钟,它的时间定格在年12月15日0时15分。随着启动钮的按下,核电电流在这一刻并入华东电网,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核电站的国家。每当回忆起这一刻时,原秦山核电厂第一任厂长,大连理工大学首届夜大学化工系校友于洪福都难掩激动。

年,是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的“30周岁生日”,30年前它的并网发电为我国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在这一被称为“国之光荣”的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大工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作为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大连理工大学级应用化学系校友彭士禄,以及之前提到的秦山核电站第一任厂长于洪福校友,分别在不同领域为秦山核电站初期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大国重器”到“国之光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全国命脉产业基地的上海经常面临缺电的困扰,许多企业开工三天,就要停工四天,一些新办的工厂甚至不敢开工。长此以往,不仅会限制上海本地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全国的经济。面对这一问题,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经过思考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要想彻底解决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电力问题,必须发展一种新型能源!

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了周总理关于发展核电的指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搞核电。”也正是因此,中国首座核电站工程被命名为“七二八工程”。从诞生之日起,关于“七二八工程”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而其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核电站反应堆堆型究竟该选择压水堆还是熔盐堆。面对这一关键问题,“七二八工程”总设计师欧阳予想到了另一位核工业领域专家——曾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彭士禄。

在听取了欧阳予等人的介绍后,彭士禄建议选择压水堆作为“七二八工程”的反应堆堆型。年3月31日,他和欧阳予等专家一同来到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总理以及中央领导汇报核电站反应堆设计方案。那一天的中央专委会上,批准通过了“七二八工程”的设计方案,还决定划拨6.3亿元专用资金,用于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工作。

彭士禄考察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工地

年8月19日,“七二八工程”正式上马,同年正式命名为秦山核电厂。此后,它于年顺利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分析和审查,新中国首座核电站建设就此拉开帷幕。其后,彭世禄又先后被任命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筹建总指挥、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年,他又成为了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首任董事长,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火热的中国核电国产化建设中。

矢志报国,“绝对服从”

与彭世禄校友不同,于洪福校友一开始对于核电站并不了解。年,中专毕业的于洪福被分配到大连化工厂工作,由于在工作上积极肯干,他受厂里选派来到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夜大学化工系学习,成为大工夜大学首届学生。他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这份好学触动了前来授课的大工老师,有时老师还会来到大化厂给他单独补习课程。国家和大工的培养让于洪福十分感动,并立志以工作成绩回报祖国、回报母校。

时间转眼来到年,已年过46岁的于洪福正担任核工业四〇四厂副厂长。在大西北生活了18年的他,在这一年受命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工程筹建处主任,前往海盐县创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虽然都是核工业相关专业,但是搞核武器和核电站却有着巨大的差别。不了解核电站的于洪福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但领导却对他说:“你不了解这个专业,不会你就去学”。就这样,于洪福“硬着头皮”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中。

年11月,秦山核电厂正式成立,于洪福任秦山核电厂厂长。年3月20日,反应堆主厂房底板浇灌第一罐混凝土,宣告了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正式开工。年6月,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筹建工作开始,于洪福又以绝对服从的报国精神,再度披挂上阵。正是由于秦山核电一期工程的成功建成,才有了秦山核电之后的逐步发展: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和投产。

千人“接力”,奋勇向前

据不完全统计,像彭士禄、于洪福这样毕业后选择为祖国的核研究贡献力量的大工校友多达上千位。他们之中,有中核集团首席专家段旭如校友;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现场总指挥陈国才校友;有中国核电职工代表董事赵建华校友等。在我国核电技术从相对落后到世界先进的奋斗征程里,他们以自己的贡献彰显了新时代核工业大工人创新拼搏的精神风貌。

除了核电建设一线之外,大工人也奋战在科研领域之中,长期以来,大工团队为中国核电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钟万勰院士的JIGFEX结构计算理论如今已应用于计算软件程序集成平台,为“华龙一号”解决了核反应堆推力轴承计算问题;林皋院士作为我国核电结构抗震安全的资深研究者之一,其科研成果为我国核电站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蹇锡高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百万千瓦核电站核主泵推力瓦告别了易裂、韧性小、寿命短的问题,解决了我国长期以来核主泵关键材料未实现自主化的“卡脖子”难题……在中国核电的发展道路上,众多大工人始终将国家需要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把用科技创新挺起民族脊梁视作对自身最大的褒奖。

年12月15日零时15分,秦山核电站迎来安全发电30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回望三十载峥嵘岁月,从“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建成到如今“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中已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大工印记,未来,全体大工核电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铸造更多“国之光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