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介绍 >> 正文 >> 正文

风电全产业链观点更新梳理专家纪要202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3/4/15
遮风堂白白清浊抑菌洗液 http://www.bdfmall.com/bdfyp/1877.html

铸件:主要企业包括日月、豪迈、吉鑫、大连重工、永冠(台资企业)、江苏一汽等。

日月、豪迈和大连重工三家在大兆瓦产能方面更有优势。

风电铸件涉及铸造、机加工、涂层等多个工序,头部几家企业铸造产能都是比较大的,均在20万吨以上,但是机加工产能都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外协加工;目前日月和豪迈都在投资机加工环节,弥补此前的不足。

铸造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最终体现在成品率或者合格率上,铸造本身的成本是比较透明的,企业想提高竞争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节省材料用量,其二是降低废品率,目前看日月和豪迈做的是不错的。

关于金雷:金雷的铸件产品预计-年逐步推向市场,现在还是潜在客户开发和市场调研阶段,具体可能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风机的轮毂和底座,其二是风电齿轮箱相关铸件产品(例如齿轮箱箱体也是球铁铸件)。

一般来说铸件企业开发客户的周期需要1年左右。

关于广大特材:广大在齿轮箱做了很多年,轮毂底座起步比较晚。

主轴:目前全球每年的需求量大约是4万根,国内供给占全球的比重大约70%,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通裕重工、金雷股份、振宏重锻(在江阴,等待上市)等,振宏的体量比前两家小。

$通裕重工(SZ)$

通裕+金雷占全球大约40%的份额,集中度比较高。

未来大兆瓦机型和海上风电需要使用铸造轴,直驱机型全部都是铸造轴。

目前金雷和通裕都在投铸造工厂,通裕已经在批量生产了,金雷目前投了4万吨的产能,后面还有40万吨大兆瓦铸件共三期的产能在山东东营。

目前通裕、金雷的产能大概都是-根,振宏的产能是-根,规模相对前两家较小。

此外振宏的钢锭是外购的,通裕和金雷是自己炼钢锭。

所以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说振宏目前不占优势。

通裕和金雷的产品供货风电行业都很多年了,成熟度很高,振宏相对起步晚一些。

轴承:主轴轴承目前国产化率还是很低,对于国内外的整机企业来说都是如此。

主轴轴承技术门槛比较高,主要还是依赖斯凯孚、舍弗勒、NTN等外资厂家。

$金雷股份(SZ)$

国内的瓦轴、洛轴、新强联都在开发主轴承产品,但目前仅限于小容量机型,短时间内大兆瓦机型主轴承国产批量不具备条件。

主轴承的国产替代需要整机厂开始试用国产轴承的样品,例如此前东汽和洛轴、明阳和新强联的合作,总体来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突破。

偏变轴承的要求没有主轴承那么高,目前国内轴承厂家在偏变轴承的研发和生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国外主机厂也有用国产偏变轴承的。

新强联、洛轴、瓦轴都在给国内整机企业供货,天马在给国外整机厂供货。

三排柱独立变桨轴承(两排径向滚子+一排轴向滚子)的传动更加平稳,大兆瓦机型应用的比较多,2-3MW机型目前还是双排滚子为主。

轴承的具体参数是整机客户给出的,然后整机企业和轴承企业联合开发,每家主机厂的设计要求是不一样的。

目前我们公司自己没有用三排滚子轴承的,所以三排和双排相比成本增加多少不太清楚,但成本肯定是增加的。

3MW机组偏航+变桨轴承(共4套)合计占整机成本的比例大概4%-5%,大兆瓦机型中偏航变桨成本大致也是这个占比。

关于恒润:恒润年启动人才引进和厂房建设,预计年中样品下线。

做主轴承一定要有整机企业的扶持和联合开发,恒润也是如此,预计年开始批量出货。

恒润的定位是专门做大兆瓦机型的偏变轴承,契合现在的行业趋势。

关于中环海陆:中环海陆一直做偏航变桨轴承的套圈毛坯,不做成品。

塔筒:法兰国内企业的份额占全球的70%以上,主要企业包括伊莱特、恒润、大连重锻、中环海陆、山西天宝、派克新材(新进入)。

塔筒头部几家企业包括天顺、大金、泰胜、天能,其中天顺是领头羊,市场份额10%左右,大金、天能、泰胜份额5%左右。

$天顺风能(SZ)$

海上风电方面大金的优势比较明显,蓬莱基地在选址、工厂布局、码头等方面都是有优势的,此外工厂建的也比较晚,配套的设备比较先进。

天顺的规模效应很强,成本有优势。

天能现在由珠海港集团控股,后面广东海风市场爆发,天能应该会受益。

法兰从这两年海风抢装到现在市场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能做海上法兰的只有恒润和伊莱特,当时售价超过元/吨,这个特殊时期的高价应该再也不会出现,价格预计回到2万左右。

现在有新的法兰企业投入海风领域,目前大连重锻、无锡派克都具备生产海上法兰的能力。

未来估计能做12MW以上大风机配套海上法兰的企业从2家增加到4-5家。

铸件行业情况:铸件方面年与年相比,国内企业出口海外整机的份额基本是稳定的,日月、豪迈科技、大连重工的大兆瓦铸件产能较多,吉鑫陆上产品较多,日月海上陆上都有,各家的具体份额不方便说。

海上风电零部件对于涂层的要求是C5,陆上风电零部件C4即可,即防腐等级更高一级。

海风的总体成本一定是比陆上高的,国内能做海上铸件的企业就很少,能做陆上的企业就很多了,所以供需关系也造成海上的成本高。

海上和陆上铸件的价格差别比较大,举例来说如果陆上20吨以下的铸件(属于成熟产能,供应充足)售价大约1万元/吨,海上30-50吨的铸件价格高至少10%-15%以上,大铸件铸造和加工的成本本来就更高。

目前海上风电铸件的供应商比较少。

塔筒法兰行业情况:远期塔筒的加工费下降是正常的,关键要看企业能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外资主机厂采购国内塔筒企业的产品,出口和国内的产品价格是一样的,价格政策没有区别,不清楚国内主机厂对于塔筒价格是什么模式。

塔筒企业海外设厂是一个趋势,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规避反倾销税。

法兰的技术壁垒不算高,但是形成规模比较困难,前期对于设备的投资很大,需要辗环机、车床、钻床等等设备,后面竞争要看各家在成型辗环技术方面的进展,成型辗环技术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有效降低成本,目前这几家的成型辗环技术都还没有成熟。

成型辗环技术:法兰截面一般是L型的,之前需要从长方形裁剪成L型,废料比较多;成型辗环可以直接辗制成L型,节省原材料用量,此外由于省去了裁剪环节所以后端加工成本也会降低。

轴承行业情况:轴承产品的附加值比较高,成本受原材料的影响不大,原材料的占比也相对较低,之前主轴承每年都会给整机企业降价,那么年降价也是延续了之前的惯例,但是相比降幅会小一些。

德枫丹、罗特艾德在国内都有风电轴承工厂,但是大多是生产偏航变桨轴承,好像斯凯孚在国内有一个主轴轴承工厂,大部分外资轴承还是海外生产的。

主轴轴承里面有些环节国内很难突破,例如滚道、滚动体的高精度加工,表面金刚石涂层等等,国内突破还需要一些时间。

由于疫情后海运费的提高使得国产轴承环锻件的出口受到较大的影响,海运费比疫情前翻倍;此外考虑到欧洲本土轴承企业比较多,国产环锻件的出口这两年肯定是下滑的。

轴承滚动体对于主机厂来说属于分包商,公司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