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分析师:中泰证券谢鸿鹤)
公司在特钢行业内占据头部地位
年重组上市后确立公司难以撼动的行业地位
年,公司收购兴澄特钢,同年中信旗下特钢板块整体上市。公司产能、产业链深度、特钢产品品类均得到大幅提升,成为上市特钢生产公司中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年,中国钢铁行业企业的竞争力评级中,中信特钢为A+级,世界钢铁企业竞争力位列全球第十六位。
公司目前具备超万吨特钢生产能力,连续5年为全球最大特钢生产企业,目标在“十四五”期间达到万吨。
基地布局上看,公司拥有江苏江阴兴澄特钢、湖北黄石大冶特钢、山东青岛特钢、江苏靖江特钢四家专业精品特殊钢材料生产基地,安徽铜陵特材、江苏扬州特材两家原材料生产基地,济南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大布局。21年,公司参股天津钢管,目前统筹管理无缝管产能超万吨。
中信特钢产品品类齐全,多高端领域市占率领先。
公司目前可生产多个品种、0多个规格的产品,公司产品主要有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系泊链钢、帘线钢、特厚板、容器钢、管线钢、高强耐磨钢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工程机械、汽车用钢、高速铁路、海洋工程、风力发电、新能源等行业,其中高标准轴承钢产销量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汽车零部件用钢国内产销量第一,高端汽车钢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高端海洋系泊链用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矿用链条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端连铸大圆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
公司与海内外下游行业头部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持续正反馈。
公司销售采用直供销售渠道为主,截止目前公司与家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公司通过持续开发新品,提升产品档次,高端客户群不断扩大,21年公司开发新品达万吨。
通过长期与高端客户合作,要求公司产品水平持续提升,通过提升产品水平吸引新高端客户,形成正向反馈。公司下游行业认证全面,拥有多国船级社认证,并获得下游多头部汽车公司供应商资质。
重组后两年公司经营情况持续优化
公司营收、净利润水平在重组后显著提升,19-21年期间维持稳定增长。重组上市后两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化增长水平为15.7%,净利润年化增速为21.5%。公司利润的增长仍具有一定持续性,具体可以体现在产量的提升、产品结构升级、产品毛利提升。
图表5:过去5年营收维持稳定增长图表6:归母净利润增速显著
19-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费率持续优化。
年H2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65%,截止21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61.2%。公司19-21年存有多个资本开支项目,包括技改投资、新建高炉等。在负债整体增加的基础上仍保持资产负债率逐季下降。
结构看,短期债务占比49.8%,较上年底下降0.43个百分点,债务结构有所改善。公司负债中经营性负债占比较高,债务负担较轻。
费率方面,19-21年公司综合费率降低1.2%,由于公司坚持直销的经营模式,公司销售费用水平维持较低水平。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公司研发人员持续增加,研发人员在公司中占比稳定提升。
投入方面,公司过去几年的研发营收占比维持在3.5%以上,该比例在A股钢铁行业公司中水平较高。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订,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获得了多项国家、行业的科技进步奖励。
年公司获得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72项,参与18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修订和起草,培育73个“小巨人”项目,销量突破万吨。
图表9: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图表10:研发人员数量及总占比维持增长
19-21年,公司吨钢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公司21年吨钢售价为元,同比提升25%,吨钢毛利元,同比提升19.5%,吨钢净利元,同比提升27%。售价和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高端品类占比的持续提升及销量提升。
以21年为例,轴承钢销量突破万吨,同比增长17.7%;汽车用钢销量突破万吨。从售价和净利润提升幅度观察,明显可以观察到吨净利提升水平高于其售价增幅,反映公司在费用管理水平方面较为优异。
特钢行业处于长期繁荣的起点,公司下游行业成长属性显现
我国特钢行业增长空间宽阔
我国特钢产量占比偏低,未来特钢消费将大大提高,市场空间较大。相较于普钢行业需求增长进入瓶颈的环境,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发展将持续带动特钢消费增长。对比日本、德国以及瑞典等发达国家,传统钢铁行业逐渐成熟之后,特钢产业将迎来显著增长的时期,20年日本特钢产量占全部粗钢产量20.77%。
我国特钢粗钢比偏低,且中高端特钢占比少。
根据wind数据,年我国优特钢企业钢材产量为1.37亿吨,同比增长约5.2%,占全年粗钢产量的13.4%,该统计口径仍包含大量非特钢材,因此推算我国特钢粗钢占比更低于此数字。反观制造业强国日本,其特钢占全部粗钢产量的比重在20%以上。此外,我国特钢的产量中多是碳素钢、低合金钢为主的偏低端特钢产品,20年我国优质合金钢占特钢总产量仅为4.96%。
我国高端制造转型催生特钢需求量。
特钢的应用领域较普钢更为高端,需求领域主要为汽车、飞机高铁、能源以及高端设备制造等领域。汽车、机械制造、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在我国优特钢消费结构中各占43%、18%、6%、5%。
我国特钢行业呈现进口替代的趋势。
从总量看,我国特钢进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出口量逐年减少,侧面反映我国特钢需求总量的长期增加。
从价格上看,进口特钢的单价有所下降,出口特钢均价呈上升趋势。反映我国对海外高端特钢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国内产品的制造水平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加速,进口替代趋势愈发显著。
时点上看,特钢行业的产量高增期将至。
第一,我国粗钢需求增量不大,从基建和房地产两个重要钢材下游来看,我国地产和基建行业高增时期已过,未来对粗钢的需求总量难有大增。
第二,“碳中和”政策将长期压制粗钢产量。在粗钢产量无法增加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钢铁生产企业必须踏上普转优、优专特的道路,通过加大研发制造能力,提高钢材产品利润。第三,近年我国政策对特钢等新材料行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