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优势 >> 正文 >> 正文

新中国机械工业75载辉煌成就轴承工业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5/6/2

编者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时刻,我们围绕中社部“强国复兴有我”的宣传主题,特开展“中国装备装备中国走向世界——新中国机械工业75周年巡礼”系列宣传活动。这一系列宣传之“献礼篇”,旨在全面展现机械工业在建国75年来的辉煌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行业团结一心、勇攀高峰,为稳增长、保全局和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我们以此向祖国75周年华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真挚的祝福,同时激励全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继续书写“强国复兴有我”的壮丽篇章。前行的足迹,奋进的旋律——轴承行业75年蓬勃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轴承工业便与国家经济脉动紧密相连,伴随着机械工业的壮大而不断前行。在计划经济时代,轴承工业逐步构建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行业迎来飞速发展,完成了从小到大的华丽转身。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轴承行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了建设轴承强国的崭新征程。

产业规模与产业结构

(一)产业规模我国轴承行业目前拥有约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家。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轴承行业从业人员众多,达到40多万。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前00家企业占据了8%的份额,而前家企业则贡献了全行业90%的营收。此外,轴承产品规格多达9万多种,充分展现了行业的多样性与广泛性。

年,轴承行业持续繁荣,实现营业收入高达亿元,同时完成了亿套轴承的产量。在出口方面,创汇达到8亿美元,出口轴承数量为53亿套;而进口方面,用汇为38亿美元,进口轴承0亿套。最终,轴承进出口呈现顺差,达到43亿美元。

(二)产业结构

目前,我国轴承行业企业主要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三类。从数量上看,民营企业占据绝对多数,达到48%;而从营收角度看,民营企业也贡献了04%的份额。深沟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在产品结构中占比最大。在应用领域方面,汽车轴承和家电轴承的使用数量最多。然而,当前市场上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中端市场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给仍显不足。此外,我国轴承行业进出口贸易已连续0年呈现顺差态势。

产业布局与创新体系

(一)产业布局

中国轴承产业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老工业基地的建厂时期开始,到支援三线建设、江浙民营企业崛起、国企改革发展以及产业布局的逐步优化等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哈瓦洛老工业基地成为了轴承工业的支柱。改革开放后,市场活力得到释放,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形成了天马、人本、万向等行业领军企业。进入新时代,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推动了轴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轴承工业在区域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功能定位日益明确,产能及专业化协作能力亦不断增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已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辽宁瓦房店轴承产业集聚区,通过新旧动能转换焕发新机;河南洛阳轴承产业集聚区,以产学研为纽带打造高端装备轴承配套基地;江苏苏锡常轴承产业集聚区,以“专精特新”为特色,活力充沛;浙江浙东轴承产业集聚区,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崛起,涌现出人本、天马等优秀企业;山东聊城轴承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更是实现转型升级。此外,河北临西、馆陶,安徽灵璧,河南方城,江西玉山,江苏盱眙等地也纷纷瞄准轴承产业,汇聚优势资源,挖掘市场潜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轴承强县发展之路。全国轴承产业呈现出5+N的发展格局。

在创新体系方面,全行业共同努力,已初步构建起层次清晰、定位明确、分工合理的创新体系。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众多高校在轴承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产业集聚区也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应用基础研究。洛阳LYC设立了航空精密轴承国家重点实验室,而洛阳轴承研究所则专注于高性能特种轴承的技术创新。同时,瓦轴建立了国家大型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企业轴承技术创新。目前,全行业共有3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技术中心,这些企业在轴承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如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研发资源。

创新成果与产品突破

(一)创新成果“十四五”以来,轴承行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40余项已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同时,行业还荣获了多项国家及机械工业的科学技术奖,以及机械工业科技发明奖。此外,轴承行业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目前已经制修订了4项国际标准,并发布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产品突破自主研发的航天轴承助力中国飞天梦想。轴承行业在航天轴承的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特殊环境下的高精度指标和长期在轨使用寿命等关键问题,为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城市轨道交通轴承在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成功应用。中国标准地铁列车以中国标准为主导,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设计理念,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轴承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其中,成功研制和试验了轴箱轴承、齿轮箱轴承、牵引电机轴承、冷却风机轴承等系列轴承,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盾构机轴承实现进口替代。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我国成功研制出盾构机轴承,实现了进口替代,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盾构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轴承行业在盾构主轴承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突破了关键设计、材料与热处理、精密加工及检测等核心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年,直径8米的超大型盾构机主轴承研制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制造出直径最大、单重最重的盾构机主轴承,标志着国产化替代的重大进展。该主轴承重达4吨,成功助力直径6米级的超大型盾构机在隧道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翻开了盾构机自主制造的新篇章。

同时,轴承行业在功率风电机组主轴轴承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配套能力的提升,我国风电主轴轴承的配套功率从0MW、2MW、6MW逐步提升到25MW级,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历史性转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