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西部,有个神秘又满是传奇色彩的地方,它就是汝州。汝州这地方啊,山清水秀的,风光特别美。而且呢,汝州还有一段没多少人知道的历史,就是有个神秘的地下兵工厂——河南国营中新机械厂。在过去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个兵工厂可不得了,一年能生产2.5万支半自动步枪呢。它生产出来的步枪啊,在全国的评比里老是得奖,给咱们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可太大了。
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国际形势那是变幻莫测啊,美国和苏联都对咱们国家有军事方面的威胁。国家为了把国防建设得更强,好保证国家安全,就提出了“备荒、备战、为人民”这样的口号,还开始搞三线建设战略呢。河南在中西部是个很重要的省份,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自然环境也适合备战,于是就成了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河南国营中新机械厂就诞生了。这个厂在平顶山市汝州,北边靠着嵩山,南边挨着伏牛山,群山起起伏伏的,就像一道天然的屏障。这样的地理位置,既便于隐蔽和分散,又能很好地防范敌人空袭和侦察。
中新机械厂年年底开始建设,经过一番紧张筹备后,在年3月8日正式动工。这个厂占地多亩,军工代号是,主要生产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兵工厂所有车间都建在山洞里,完全就是个“地下兵工厂”。
中新机械厂建设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军工企业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呢。厂里的人员主要是以从开封市汽轮机厂抽出来的职工为基础组建的,而且重庆建设机床厂(厂)、西安厂这些单位也派了技术骨干来帮忙。基础建设工作是由河南省建筑第三公司负责的。这么多不同地区的援助单位,都为中新机械厂的建设出了不少力,流了不少汗。
《艰苦创业与辉煌成就》
那时候国际局势动荡得很,中新机械厂的建设任务就变得特别紧迫。为了能早点完成建设,投入生产,所有参与建设的人都充满干劲,掀起了一场“大干、苦干、实干、巧干”的建设热潮。他们抱着和“敌人抢时间”的想法没日没夜地干活,施工进度一下子就加快了。经过几个月的艰难努力,年8月初的时候,基础建设工程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就开始安装和调试设备。同一年10月底,第一批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顺利下线,创造了“当年选址、当年建成、当年生产”的奇迹。
中新机械厂造的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是照着苏联SKS半自动步枪研发出来的。这步枪的结构不复杂,射击精度挺不错,可靠性也高,并且它和56式自动步枪的零件、子弹能通用。这枪总长是毫米,重3.85千克,弹仓能装10发子弹,有效射程在到米之间,最大射程能达到米。年起,我军大量配备这种步枪,还把它当作重要的军援装备送给越南。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交战双方都大量用了咱们国家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
年中苏边境发生冲突后,因为生产进行得顺利,产能也在提升,中新机械厂就进行了扩建。扩建完的中新机械厂有9个车间,还有一个分厂(这个分厂包含一个直属分厂),设备有台。它的产能从原来每年1.5万支提高到了2.5万支,职工人数也从人涨到了人。在当时,这样的生产规模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中新机械厂在全国质量评比里常常得奖。年的时候,这个厂的半自动步枪质量在全国排第11名呢,到了年,排名更靠前了,得了第7名。还有呢,年的时候,中新机械厂被授予了“大庆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能拿到这些荣誉,既说明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挺强,也代表着全体职工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认可。
《军民融合与转型发展》军民融合和转型发展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军民融合呢,就是把军队和民间的一些资源、力量结合起来。这当中包括很多东西,像技术啦、人才啦这些方面的融合。通过这种融合,可以让双方都得到好处。军队能得到民间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支持,民间也能借助军队的资源来发展自身的相关产业。转型发展也是很关键的。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的企业等组织,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需求。对于军队来说,可能是作战方式、军事技术等方面的转型;对于民间企业而言,也许是产业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的转型。而军民融合在这个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是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它可以为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思路和合作机会等。军民融合和转型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结合起来能带来很多积极的变化,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国际形势缓和了,我国的国防战略也做了调整,这时候,三线军工企业就有转型的压力了。在这种情况下,中新机械厂也开始积极找寻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
年底,中新机械厂慢慢开始朝着民品的研发与生产转型。年起,中新机械厂陆续研发出摩托车配件、压水机、脱粒机等产品,并且成功投放到市场里。这些产品既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也给中新机械厂创造了新的盈利点。
年8月1日,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竞争力,中新机械厂并入洛阳轴承厂,成了洛阳轴承厂下属的工装分厂。洛阳轴承厂依照第二轴承工具制造分厂的标准,给原中新机械厂安排生产任务,还给它增加了小圆锥和短圆柱轴承这两套生产线。
时代变了,国防战略也调整了,那个以前特别热闹、机器响个不停的工厂,也到了关门的时候。好几千人的大厂说搬就搬,村子一下子就变得冷冷清清的。以前忙忙碌碌的厂房,现在都空着了,有的车间被改了,有的整个厂区被拆分了。厂房和基础设施被岁月和人为破坏得挺厉害的。
走在以前的厂区,再也感受不到过去的那种辉煌了。住宅楼一栋栋地荒废着,院子里长满了青草,就好像大自然正在慢慢把这片土地收回去一样。职工宿舍又矮又旧,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活力。路灯好多好多年都没人修了,几乎没一盏是好的,一到晚上小区里就黑咕隆咚的,看起来更加凄凉和落寞了。
废墟上还留存着红砖瓦房、高耸水塔和老式住宅楼,都是上个世纪的建筑风格。墙体斑驳,铁栅栏生锈,它们默默诉说着这里往昔的种种经历。那些被弃置的工厂,仍维持着当年的模样,有四四方方的苏式建筑、极具时代感的口号标语、又空又大的车间、参天大树和陈旧的公共设施。
中新机械厂搬走了,这可不只是一个厂的关停,而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结束了。这个厂见证过咱们国家国防事业一路走来的发展,好多人的青春岁月和难忘记忆都和它有关。现在呢,它没了过去那种热闹劲儿,不过那段历史就像刻在这片土地上一样,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