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军工厂始建于上世纪六零年代末期,在那个燃情岁月,为响应中央三线建设的号召,“好人好马上三线”,各路精英告别故土家园,投入三线建设。那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迁移过程,是新中国处在各种强大外来势力包围下,举全国之力进行的一场盛大的自强运动。直到本世纪初,随着三线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并消失,才逐步被揭开“天窗”。
甘肃天水李子园石官子,这里山环水绕,云气缭绕,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在这片群山密林之间曾经隐藏着一座三线厂-海林轴承厂。该厂始建于年8月,由当时河南洛阳轴承厂负责承建,并与年5月开始全线试生产。
从年正式投产后,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来到这里。工厂最鼎盛时期,有职工近多人,一度成为天水地区人员最多的工厂之一。工厂除了建造大型的生产区,还兴建了生活区,有单身宿舍、家属房、食堂等基础设施,还有幼儿园、医院、子弟学校、车队、职工俱乐部、图书馆…可谓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工厂职工和家属过上了厂区外村民羡慕的幸福生活,若非日用采购,这座庞大的工厂无需与当地发生任何关系。
年以后,由于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机械产品生产降到了谷底,轴承产品也开始滞销。年6月,海林轴承厂和天水柴油机厂、天水拖拉机齿轮厂合并,并开始由李子园搬迁至位于天水市的这两家企业。搬迁后的轴承厂将大量的厂房、附属设施用房、干部职工住房等,正式移交给当地政府,但是疏于管理,大多数建筑、设施处于荒废状态。
再次走进这里,每个人都会被这深山之中的美景所折服。跨过一座桥,便来到当年的厂区旧址。沿路两侧还能发现不少厂区的建筑,但更多的则被拆除了。生活区和生产区被一条河流隔断,曾经通行的桥梁也被雨水冲毁,只有一座简易的便桥方便行人的通行。现在有两家企业还在这里办公,内部就不方便打扰。
红砖围墙,三四层楼高的建筑林立,但几乎都是无人居住。其实这里的环境极其优美,空气也十分清新,特别是在雨后,山上云雾缭绕,此处完全可以开发成一个养老院。但是很可惜,这些房屋不能被利用起来,只能任由其被风雨侵蚀,慢慢地倒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