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前景 >> 正文 >> 正文

家园飞驰的轴承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3/11/14
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如果以岁月之手,逆向拖动宁夏工业发展的“时间轴”,离不开一个具有时代印记的词语:“三线建设”。由此,也诞生了一批特定群体:“工业移民”。以西北轴承厂为代表,工业移民以厂为家,经历了拓荒、改革和重生,而以铁路轴承为载体所服务的铁路运输事业,则是宁夏工业变革的一面浓缩窗口。宁夏广播电视台、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出品,宁夏移民文化大型电视专栏《家园》本期播出《飞驰的轴承》,由总编室承制。20:年9月4日,响应三线建设指示,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由辽宁瓦房店轴承厂在宁夏迁建三线工厂。年,贺兰山深处的大水沟,一群东北口音的工人,在这里建起了一个代号为的工厂,这,就是后来的西北轴承厂。在大山深处,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陆续建起了学校、医院、商店等配套设施。年底,西北轴承厂建成生产、生活等单位工程90多项,完成国家投资的80%以上,建筑面积达12.16万平方米。年8月1日,包兰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宁夏不通火车的历史,从此,宁夏纳入了全国铁路网,实现了构建工业体系的提速。年8月1日,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宁夏境内有了第一条铁路。历史会以自己的方式,铭记它的创造者。不论是“三线建设”铸就了宁夏工业的“脊梁”,还是从各地投身包兰铁路的铁路建设者,在这段构筑工业“路基”的阶段,建设者在与铁轨交织的命运中,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创新,是中国高速铁路不断“提速”的关键“因子”,同样,是一个老厂焕发青春的底气。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西北轴承从辉煌到落寞,几经沉浮,再次振兴,之所以有存活发展的顽强生命力,源自代代传承的家风,源自创新驱动的底气,也源自西轴精神的基因。而此时的宁夏铁路,也完成了自身的“进化史”,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如今已经进入了高铁时代。年12月26日,银西高铁开通运营,至此,全区铁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公里。随着铁路“神经末梢”的持续打通,宁夏向外的发展通道越来越多。从爷爷,到父亲,再到自己,三代人的职业生涯,始终与宁夏的铁路事业相伴。李罕晶也如愿成为了全机务段首批动车组司机。驾驶位的视野,如同全景相机,穿梭过历史画卷: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麦草方格”守护铁路沿线的伟大创举,从首条铁路包兰铁路的通车,到银西高铁的畅行而过……如今的戈壁,不再是荒凉的代名词:从东部飘来的“一朵云”,云计算企业,落户沙漠边缘;沙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为宁夏工业新鲜“引流”……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时代的发展澎湃不息。在列车声声中,追寻家园印记;在“车窗”倒退的风景中,追溯工业移民的奋斗历程。从三线建设到高铁时代,工业移民的精神,犹如一条铁轨,不仅代代传承,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延伸。每一位刚刚到站宁夏的人,也正在为宁夏发展,创造新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