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轴承厂 >> 轴承厂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大连开发区日企回忆那些年的帅哥美女,致

来源:轴承厂 时间:2022/8/16

孙晶,19岁那年她从金州石河镇来到佳能大连。在公司入了党,年还代表大连佳能到日本东京参加佳能本社的小集团活动比赛。这是她找出的当年在佳能大连公司门前的留影,雨雨七七。

刘玉燕,曾经在开发区日资企业旭染织公司打工,她出嫁的那天,婚车来公司宿舍接她,于是在旭染织门前拍了这样一张照片,一身喜庆的粉红色新娘装,惹得身后的小伙子频频回头看。旭染织是一家做毛巾的日资企业,由三兄弟共同经营但后来破产了。现在旭染织是张立旗的雕塑基地还有正山堂茶社。

于怀江,开发区第一任宣传部部长,我们开发区报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总编。年他作为第一批老开发就来到马桥子,来不久在大孤山乡政府门前留下了这张照片。那辆红色的伏尔加小轿车是范勇昌从市建委带过来的,也是唯一的一辆。

孙英,90年代初从万宝至马达毅然辞职,然后在贸易大世界经营一家不到十平方米的小书摊,慢慢发展变成了开发区人都熟悉的孙英书屋。那时很多开发区人都在她那里买过书,这张照片就是在贸易大世界一楼的书摊上。

韩吉光,开发区成立之初最有名的将军石海鲜饭店的老板,年8月1日还是红星村的小青年韩吉光创办了一家在金马路上的木板房饭店,一看就很简陋,到处都是扯的电线,身后有客人送的一块匾题写着:服务热情,风味甚佳。

马嫱,年辽大毕业后即来到我们报社当记者,来不久在2号楼的门前拍了这张照片。她穿的蓝色马甲是报社一个标志性外套,这是开发区十周年时环宇通讯公司赞助我们的,老银儿每人一个,所以它也是一资格的象征,约相当于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左边的那台墨绿色桑塔纳,是我们报社当时唯一的一台车,我当时采访是骑一辆破自行车的。

孙秀兰,年从金县政府过来的办公室打字员和秘书。年开建公司从大孤山乡政府的平房搬进了长岭山下的临建房,挂上开建牌子后,孙秀兰与同事在牌子下一起留影。遗憾的是左侧那位羊角辫的女生却不知道名字,抱歉。

李佳益,曾经是东方电脑和三得电子的打工妹,照片中的她一袭长裙和朋友正走过白鹭南侧的哈尔滨路,估计回头率很高。哈尔滨路的白鹭是工业区的服务中心,包括餐厅、公寓、舞厅、浴池、美发、购物等等都有,最初在这里常开鹊桥会。

陈正弟,这是又一张在白鹭的照片,背景那栋楼后来就是“李记红焖羊肉”,常去那里喝酒所以记得。陈当年是从市内的国企应聘来到开发区第一家日本独资企业万宝至马达,曾经做马达的工会主席,我采访他时,他还写过一篇“独资企业里的甜酸苦”,文笔很好。

钟兆俭,当年开发区黄海轴承的员工,曾经荣获开发区十佳青年,大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他用三年的时间干了别人六年的活。所以知名度很高。这是他在黄海轴承厂门前的留影,当时全称是“哈尔滨轴承总厂大连黄海轴承厂”,所以照片上有哈尔滨三个字。

王明历,照片右面那位面带微笑者,是当年大庆市建设局副局长,年就来到了开发区,不过那时他是代表大庆和港商谈判来合资建庆港大酒店的。一来他就看好了开发区,经过却是一波三折,直到年才调入开发区规划局任规划设计院院长。这是他初来开发区在红岩村大滩屯的留影,现在的位置是体育公园附近。

曲连虎,太平洋多层线路板公司的老总,他右手边是当时太平洋公司的外籍总经理加拿大人豪杰·夏。豪杰·夏是大连开发区第一位驻区的欧美外商,当时太平洋线路板刚刚开始动工,他们站在炮台山下的建筑工地合了一个影。一个字:帅。

五朵金花,当时的开发区报有一个“外企生活”版,是面向外企员工的版面,工业团地利优比公司有五个非常热爱文学的打工妹,经常给我们“外企生活”版投稿,员工们称呼她们是“五朵金花”。这五个女孩左起依次是李春华,王晓红,刘宁,前面的是吴景娜,她的文字感觉是最好的,当时曾说要构思一部外企的长篇,现在不知怎么样了。实在对不起,最右那个女孩名字想不起来了——痴呆早期的症状。

在金马大厦的合影,那是报社刚成立不久,总编于怀江与大家在金马门前留影,前排左起董升、杨季非、徐海、于怀江、孙玉光、方世璞、范志田、刘兆龙;后排冯庆丽、张波、田林、金希元、贾富军、赵文喜、汤亚辉(这些报人里,现还在岗的只有一人,讲故事写新闻的人,成了别人故事里的人)

年10月,我们报社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采人员,于是从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海南、安徽、江西、黑龙江、辽宁各地招聘来12名编辑记者,初到开发区时,星期天无事,大家最喜欢的就是登炮台山,远眺开发区全景而憧憬着未来。左起:陈士斌、杜峥、孙伊斌、梁志忠、李树梅、宋梅、陆彤、吴宝娟、葛卫、雷震。摄影者张勇。这张照片里还有三人在我们报社!感谢王老师的美文,让我们一起回忆美丽的青春和那段拼搏的日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